“愛國,有錯嗎”,時間倒退10年,誰提出這樣的問題一定會被罵“有病”,不愛國,才有錯!
可如今,這在網絡世界還真成了個問題。一說“愛國”、“中國好”、“祝福祖國”,就會蹦出不少冷嘲熱諷的板磚,什么“愛國奴”、“腦癡”,極力污名化,其中不乏將自己包裝成“道義化身”的有影響力的網絡人物。
清朝的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波蘭人肖邦說“愛祖國高于一切”,法國人拿破侖說“人類最高的道德就是愛國心”,美國人林肯說“黃金誠然是寶貴的,但是生氣勃勃、勇敢的愛國者卻比黃金更寶貴”。
愛自己的祖國,愛自己的民族,原本就是古今中外經檢驗所倡導的普遍而樸素的道理,更是幾千來飽經滄桑的中華民族歸結出的優良傳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之魂。其實,面對網絡上情緒化或者惡意地歪解、迷惑,稍加理性地思考,就可以回歸到這一常識:個體和國家、民族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愛國是情感需要,更是責任義務。
從精神上講,歸屬感是人在精神世界中最重要的需求,心靈有了歸屬感,人生目標才有安放之地,人生奮斗才有動力。同時,人又具有社會性,必然要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感受自我的存在和價值。而國家和民族就是個體最堅實的心靈依托、最深層的力量源泉。正因此,當年錢學森、錢三強等世界級科學家舍棄物質的豐裕,回到貧困的祖國,依然覺得快樂富足。
忘記歷史就難免重蹈歷史的覆轍。讓我們看看那并不算遠的歷史,進入近代以來的舊中國積貧積弱,為列強侵占蠶食,國破則家亡,在那任人宰割的年代有幾人能安然自保。而今天,中國人得以走出“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歷史恥辱,享有包括老美等發達國家的高度尊重,最根本的原因是國家強大了。有網友說,“或許你說有錢移民到哪兒都能過得好,看看華僑史吧,老外尊重你,不是因為你牛,而是因為你的國家牛了”。
有人喜歡看外國的月亮,那就再看看現實,埃及,一個曾經美麗文明的國度,而今當被“民主”的幌子帶入戰亂,蕓蕓民眾只能生活在無限的恐懼中,個體的死亡顯得如此微不足道;還有正在喋血的敘利亞、阿富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沒有了國家的穩定,再精彩、再開心的個體瞬間都會變得渺小而慌亂。
“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就能為個體提供享有尊嚴的生活、人生出彩的寬廣舞臺;同時,惟有個體共同奮斗的匯聚,才能托起強大的國家。青年是引領社會風氣之先的活躍力量,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讓我們透過眾聲喧嘩的紛擾,在理性思考中擔負起對我們所生活的國家、民族和社會所應有的責任,用行動宣告“我們就是理性的愛國者,我們光榮”。
在網絡上,面對惡意的愛國污名化,我們不再被情緒化誤導、人云易云,也不再“愛在心里口難開”,保持沉默?!皭蹏鈽s,不愛國,才會成奴”。當我們自覺理性辨析思考,當我們的青春能量集體爆發,當我們積極抵制回擊錯誤,那些“傳道者”只能黯然神傷、落寞逃遁,還我們一個奮發向上的網絡環境。
在現實中,我們要把愛國的精神化作愛國的力量。我們承認自己的祖國還有不足、生活的社會還有不合理的現象,但我們不再盲目地、簡單地用別人一二百年的發展成就或是“美化的假象”,苛責正在奮力艱辛前行的祖國母親。我們會以刻苦學習、扎實工作、熱心公益的實干行動,齊心不懈地奮斗,與祖國共同走向越加美好的明天。
今天的我們適逢偉大的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越來越近。為了這個夢想,一代代先輩付出太多的鮮血、生命和汗水。當歷史的接力棒交到我們這一代青年手中,我們惟有接力奮斗,努力跑好“這一棒”!
美哉,勇于擔當的青春!
壯哉,屹然崛起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