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張邁走上講臺,圍繞“如何用理論武裝自己的思維”給本科生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緊接著,王樹國校長也為學生傳授“培養科學思維”經驗。
西安交通大學以開放建設的思維,從改革教師隊伍、教學內容及形式、考試方式入手,探索出一條傳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新路,受到學生歡迎,使得學生受益。
開放式地建設三支教師隊伍
調查表明,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學生喜歡的不是擁有高學歷,而是有思想、盡心投入的教學者。西安交大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宏波說,思政課需要科研和一流學科及課程來支撐,說理的基礎是學理和事理,把政治命題與學術命題很好地結合起來,才能更有效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給學生。主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的教師陸衛明說,思想政治課需要學術精英來講授。
教師是教學第一資源,有了好教師,才可能有受學生歡迎的好課程。為彌補師資不足、教學任務繁重、部分教師知識結構老化等短板,西安交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在提升、培訓現有教師隊伍的基礎上,大力拓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資源,建設三支隊伍——引入輔導員參與小班討論,聘請兄弟院校優秀教師來校授課,聘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專家來校作報告。
2008年開始,為發揮輔導員熟悉本科生日常生活的優勢,西安交大馬克思主義學院聘請輔導員以“兼職教師”身份參與課程講授,目前,學校有80多名輔導員參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輔導員楊艷麗說:“小班討論很接地氣,學生們用自己的話講述核心價值觀,討論社會熱點問題。”
西安交大已經從兄弟院校聘請教學質量好的11位知名教授到校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聘請吳建民、金燦榮等在內的40多位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專家來校作“形勢政策報告”。
去年,由陜西省委宣傳部和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組織,通過在全國范圍內遴選,建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特聘教授師資庫”,師資庫面向全省開放。學校與陜西省委宣傳部、政策研究室、黨校、省社科院等單位共建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協同創新研究中心”。
補充鮮活教學內容,改進授課方式
怎樣回應網絡時代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挑戰?西安交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吃透教材內容、把握教材精神內涵的基礎上,引入三個教學內容作為補充,即引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引入當前最新的形勢與政策的熱點材料,引入學生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這樣,教學內容就鮮活起來。
西安交通大學開設的“中國哲學經典著作導讀”課,去年1月在美國Coursera網面向全球學生開課,目前已經有131個國家和地區的5.07萬多人選課;同時,通過慕課形式被國內20多所高校作為選修課程認證學分。
為破解“滿堂灌輸”式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的弊端,西安交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加強“專題式教學”的同時,推廣小班討論、實踐教學、網絡教學模式。學校已經建成國家視頻資源共享課、公開課各一門,并參與共建教育部“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網站”。
學校建成陜西富平教學實踐基地、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實踐基地等四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基地,每年組織上千名學生赴教學基地現場教學與考察實踐。
實行多樣化的考試考核方式
如何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由知識傳授向信仰培育的轉變?改變“千人一面”的考試模式成為重要抓手。閉卷考試、開卷考試、平時作業、小組討論、課堂發言等都被西安交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所應用。為了能夠使成績反映學生思想動態,學校將學生平時生活中的表現也納入考核環節。
學校鼓勵部分學生成立“興趣小組”,以理論研究、社會調研、微視頻拍攝及論文撰寫的方式代替期末考試。已經拍攝微電影、微戲劇、微視頻上百個,完成調研報告多份等等。學校每年實施“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狀況滿意度的滾動調查”,及時吸收學生對課程建設的意見。
西安交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完成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轉換》一書獲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成立30周年優秀成果獎,多篇論文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獲批國家級精品課。
(《 人民日報 》(2016年05月18日 10版)本報記者 董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