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如何看待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后的中美關系?”“新的國際秩序是什么形態?中國在其中應起到什么作用?”對于大學生們的現場提問,金一南少將逐一回答并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這是近日在中國人民大學,金一南以“百年滄桑:從東亞病夫到民族復興”為題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情景。由校內外名家領讀經典,成為首都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抓手和亮點。
19位理論名家領讀經典
“這是我們的思政課,更想稱其為‘思想巨人震懾人心之課’”
如何提高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感染力、針對性,從而滿足青年學生成長的需求和期待?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堅持問題導向,聚集優質資源,開展“名家領讀經典”活動,設立市級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共產黨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邀請金一南、胡鞍鋼、李稻葵、林毅夫等19位高校內外的理論名家為首都大學生共上一門課。
2016—2017學年第一學期,這門課程率先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林業大學等8所高校試點,記2學分。名家們從哲學社會科學的不同學科視角,介紹經典書目并進行理論闡釋,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說,“名家領讀經典”活動以解決高校思政課建設中的難題為出發點,以問題為導向,深刻闡釋了中國道路、中國精神,幫助大學生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目前,清華大學胡鞍鋼教授以“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題講授了導引課,已經講授的專題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文木教授的“毛澤東思想與現代世界體系”、國防大學盧周來教授的“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大學歷史系杜曉勤教授的“統一與分裂:柳宗元《封建論》”、北京大學中文系李零教授的“我勸天公重抖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謝茂松教授的“王陽明《傳習錄》與內圣外王之道”、北京大學歷史系吳小安教授的“華僑華人與現代中國”、北京大學歷史系鄧小南教授的“因循與創新:宋代文官制度再認識”等。他們的講授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受到選課學生的熱情歡迎和熱烈回應。
通過名家引導,大學生們強化了“讀書讀經典”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斑@是我們的思政課,更想稱其為‘思想巨人震懾人心之課’?!北本┐髮W歷史學院的一名學生這樣說。
建立11個理論協同創新中心
“我們處在‘微’時代,更是大時代;引導學生既要關心眼前,也要關注遠方”
在價值多元、新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的大學校園,一些學生追求“小確幸”“日進斗金并迎娶白富美”。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馮秀軍說:“只有讀懂學生的心,才能有效把握和回應學生的困惑與需求。我們處在‘微’時代,更是大時代;引導學生既要關心眼前,也要關注遠方?!?/p>
那么,怎樣把學生的微關注與大時代的主旋律更好地結合起來?以學生關心的現實問題為切入點,中央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思政課教師團隊用35個主題整合4門思政課。一般是在課堂上教師先拋出一個有吸引力的問題,學生們立馬來了精氣神兒;再拋出一連串的關聯問題,學生們就會專注地被問題鏈“鎖定”’……如今,中央財大的“問題鏈教學法”,讓思政課生動起來。目前,該校創設出“經典課堂”“創意課堂”“對話課堂”“書寫課堂”等豐富多彩的課型,形成了魅力思政課系列。
中央財經大學的做法得益于北京高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的支持。北京市自2016年起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工業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建立11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每個中心年均支持400萬至500萬元,連續支持5年。上述首都高校聯合天津、河北地區的13所大學,共計50家高校和科研機構參與協同創新,分別聚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大眾化與國際傳播、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經濟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世界影響力研究、“四個全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等十多個專題,形成理論創新的強大合力,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和人才支撐。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崎說,通過學校牽頭的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協同創新中心,進行教學模式創新,用適合“95后”大學生接受的方式、用他們熟悉的語言,來講他們關注的熱點問題。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助理秦國偉說,學校參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協同創新中心,承擔全國青少年思想生活狀況調查任務,以便于思政課有的放矢。
清華大學開展研究型教學、打造優質思政課,“毛澤東思想概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兩門課程已經登錄美國三大慕課平臺,數千名發達國家的大學生選修這兩門課。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艾四林說,思政課不僅要為我們學生的一生成長發展奠定科學基礎,還要傳播好中國聲音,擴大國際影響。
進行青年教師全員理論培訓
“就像做了一次白內障手術,眼睛更亮了,看得更遠了”
讓學生信服的道理,教師自己必須真心地相信。
在首都高校,45歲以下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0%以上,他們與學生溝通交流多,思想言行對學生影響大,是大學生學習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引路人。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專門制定《北京高校青年教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培訓方案(2015—2019)》,決定用5年時間,通過市、校、院(系)三級培訓體系,將所有青年教師培訓一遍。為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崗位吸引力,北京市加大對一線專職思政課教師的激勵力度,評聘100名思政課特級教授、200名特級教師,予以獎勵;同時實施“揚帆資助計劃”“擇優資助計劃”,遴選成績突出、具有潛力的優秀青年教師重點培養。每年設立教學科研專項資助課題100項,加大對一線專職輔導員的科研支持力度,每年投入200萬元用于重點難點問題攻關;建設30個輔導員工作室,總結推廣優秀成果。首都師范大學思政課教師黃延敏說,以前思政課老師在評職稱、立項目等方面都很難;現在大家腰桿“挺”起來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培訓班安排有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國際國內大勢、文化自信等專題。參加理論培訓的北京聯合大學基礎課教學部數學教授張靜認為,培訓促進了不同學校、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的交流,大家追求真理,不回避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充分討論,“收獲不僅僅是知識層面上的,更重要的是理論素養和思維方法上的?!彼f。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劉琛曾經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后研究,還曾在英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學習工作,她介紹,“愛國”“忠誠”是哈佛大學考核教師的必然內容,許多國家在培養學生愛國精神及民族文化意識方面既有體系又有投入。“一個國家要有自己的尊嚴,理論培訓班使我增強了大局意識,校準了方向感,就像做了一次白內障手術,眼睛更亮了,看得更遠了?!彼f。
培訓結束后,部分教師自發建立中青年學術骨干學習集體,大家保持聯系,分享育人經驗和生活中的“陽光”。
教育界人士認為,首都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方面的改革探索,將大大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學科地位、課程地位、學術地位和教師地位,改變過去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在高校邊緣化的趨勢,激發教師教學研究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