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時政要聞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大學精神迷失教育生病 大學生學習態度功利化

2010年10月01日 22:59 佚名 點擊:[]

談起新時代年輕人,人們形容他們身上背負“新三座大山”:以“蝸居”為標志的住房和物質壓力,以“蟻族”為代表的理想和現實的沖撞,以及職場上的爭斗等社會現實。盡管尚未踏入社會,但是大學生也感受到年輕人面對現實壓力的焦慮感,為了避免離開象牙塔的庇護就遭遇生存與生活的窘境,大學生的學習態度也趨向現實與功利。

最近,幾位重點大學校長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功利化學習態度提出批評。記者采訪中也發現,許多大學生把“對工作有用”作為學習的指揮棒。

選課只求好過、不求興趣

“說句心里話,每次給學生上課時我都盼著下課鈴早點響?!痹诒本┮凰髮W教大學語文的李巖對記者說?!安皇俏也痪礃I,而是沒有良好的互動,不少學生把大學語文課看成自習課,背英語單詞、自學計算機編程知識、看參考書準備考證等,還有不少人缺課,講課時沒有幾個學生在認真聽課,感覺一個人站在講臺很孤獨?!?/p>

作為一流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博士,李巖對自己的專業水平很有信心,感覺備課也很充分,講課也并不枯燥。為什么學生對自己的課不感興趣?李巖坦言,是因為大學語文對理工類學生找工作起不到直接作用,很多學生抱著學不學無所謂的態度應付了事?!按髮W語文竟成問津者寥寥的冷門課程,實在讓人感到痛心。文學對于提升一個人的審美品位、人文素養與生命質量的作用被忽略了。”

近日,在記者采訪中發現,不少老師有著和李巖類似的抱怨,他們所教授的課程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如哲學、音樂欣賞、美學等人文學科,學生比較容易拿到學分。

“今年開學后選課前,我們就已經向師兄師姐請教,哪些老師的選修課容易通過,哪些課不經常去聽課也能過。選課時不少同學都參考這些意見進行選擇?!北本┕I大學讀大三的徐于洋對記者說。

許多大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非?,F實,具有明確的目的性。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是,必修課中與提高專業水平關系不大的課成了變相的自習課,選修課的選擇功利味越來越濃,只求好過、不求興趣,或者只選對就業有幫助的課程,不求提升人文精神與科學素質。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舉例說道,有大學生抱著這樣的想法:“選課只看時髦與否,上一門課只管拿到學分就行,畢業只要在社會上找到好工作就好”。令人憂心的是,這種教育過程中的短視行為不只發生在個別人身上。

證書證明素質?

盡管開學不到一個月,課程并不緊張,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會計專業的大三學生范同(化名)還是把每天的時間表安排得滿滿當當。她在大二時拿到了計算機三級證書,這一學年的目標是拿下英語八級,日語二級?!拔疫@么努力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我們學校語言類專業最好,會計專業的競爭力不大,我只能多考證增強自己的實力。我怕將來找不到好工作,也成為‘蟻族’的一員?!闭劦轿磥?,范同有些焦慮,證書能給這位來自廣西農村的女孩帶來幾分安定感。

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許多大學生無暇顧及校園的風花雪月,如何迎合市場需求,訓練職業技能成了當務之急。

記者近日走訪幾所培訓學校,發現注會、司法考試、對外漢語考試培訓班等報名火爆,相當一部分報名者為大學生。在高校的教室,為考各種證書而上自習的學生也不在少數。

在考證大軍中,就讀就業前景不客觀的專業的大學生占了多數。相比熱門專業的學生,他們更熱衷考證,證明自己除所學專業之外的能力,以增加就業砝碼。

近年來,在就業壓力下,一股“證書化”熱潮涌現,大學生熱衷考證,這種行為也受到不少高校的鼓勵和支持。

據媒體報道,有些大學在校內設立了各種培訓班,將職業技能資格考試內容列為選修課,讓學生既能選修學分,又能參加資格考試,注重對學生技能化、職業化訓練,把素質“證書化”。這樣的大學教育,可以保證學校有較高的就業率,但培養的學生卻缺乏長遠發展所需要的人文素養、道德品質。

知識的“價值層面”被遮蔽

9月25日,在南京大學2010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南大校長陳駿向3500多名本科新生指出:大一新生不要只為找份好工作而學習。

校長的心愿是美好的,但是在今天這樣一個人才市場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每個本科生從入學之時都不能不思考畢業后如何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為了這份好工作,為了將來免于陷入窘迫與尷尬的境地,大學生學習功利化傾向在短期內難以扭轉。

前不久,楊玉良透露說,復旦大學邀請知名學者、教授做學術演講,時常會有學生沖上前請名家在已經寫好的推薦信上簽名,以便申請國外名校。“像這樣不惜投機、只求成功的學生,將來從事學術研究,或者當官、做事,恐怕都不能讓人放心。”

楊玉良認為,當前學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功利化心態,與當前教育一味注重知識傳授,輕忽人的根本德行培養,教師心態功利、浮躁,缺少“身正為范”的自覺自律有關。

早在封建社會,“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已將教育的功利意義揭示得再明白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如今談到大學教育,知識的“技藝層面”仍然得到最大化的表達,而“價值層面”越來越被遮蔽。

大學精神的迷失和市場的誘逼令教育“生病”。面對一些大學生視教育為追求個人目標、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工具和手段,“好工作”成為接受大學教育的最大目的的現狀,有學者指出,抱持功利教育觀,能造就的也只能是對個人身心健全與否無知無感、對他人和社會不聞不問的“工具人、橡皮人”。

上一條:1978年中日“釣魚島事件”始末 下一條:奧巴馬:中國教育水平正趕超美國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