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時政要聞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李克強:日本必須歸還竊取中國領土

2013年05月27日 09:01 佚名 點擊:[]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天參觀了位于德國勃蘭登堡州的波茨坦會議舊址,并冒著小雨發表講話。他指出,《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確定的原則,即日本必須歸還竊取的中國東北、臺灣等島嶼。(編者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一天前祭拜了位于緬甸仰光的二戰日本侵略軍墓地。)

日本必須歸還竊取中國領土

李克強抵達時,受到勃蘭登堡州州長普拉策克的熱烈歡迎。波茨坦會議廳陳列著相關實物和照片。李克強詳細聽取了波茨坦會議有關情況的介紹,并觀看了《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珍版復印件。

參觀結束后,李克強冒著小雨向在場記者發表講話。李克強說,波茨坦會議舊址對世界和中國都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方。在這里發表的《波茨坦公告》向法西斯勢力升起正義的旗幟。更重要的是向世界法西斯勢力發出了最后通牒。人們不會忘記,正是在向日本法西斯發出最后通牒20天后,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并無條件投降,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世界人民的勝利。

李克強說,作為一個中國人,也作為中國人民的代表,我要特別強調,《波茨坦公告》第八條明確指出:《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開羅宣言》中明確規定,日本所竊取的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臺灣等島嶼歸還中國。這是用幾千萬生命換來的勝利果實,也是二戰后世界和平秩序的重要保證。所有熱愛和平的人,都應該維護戰后和平秩序,不允許破壞、否認這一戰后的勝利果實。

決不答應否認侵略歷史言行

李克強指出,歷史是客觀存在,也是一面鏡子,中國古語說,“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只有正視歷史,才能開創未來。任何否認或企圖美化那段法西斯侵略歷史的言行,不僅中國人民不能答應,世界各國愛好和平的正義力量都不能接受。中國愿同世界各國愛好和平的人們攜手,維護二戰后確立的和平秩序,維護世界和平與繁榮。

李克強最后表示,正是因為有了和平的國際環境,各國人民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中德兩國人民都熱愛和平,支持中德友好、中歐友好。我們愿與德方、歐方一道,繼續共同努力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參觀結束后,李克強會見了勃蘭登堡州州長普拉策克。普拉策克州長熱烈歡迎李克強到訪,表示《波茨坦公告》塑造了戰后幾十年的世界秩序,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至今仍發揮著重要影響和作用。當前勃州正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期待同中國加強可再生能源、下一代互聯網、文化等領域務實合作。李克強對此表示贊許。

分析

日一再否定戰后秩序 總理此訪有政治含義

中國人民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孟虹介紹,1945年波茨坦會議召開時,二戰還沒結束,德國方面已無條件投降,中日戰爭、日本和美國的戰爭還在蔓延,《波茨坦公告》對促進二戰結束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希望去看看波茨坦會議舊址”,中國外交史研究專家章百家介紹,波茨坦會議舊址是二戰重要的歷史地點,是向日本法西斯發出最后通牒之地??偫泶舜螀⒂^和講話也表明,歷史需要正視,二戰勝利成果必須維護。

中國前駐德國大使梅兆榮指出,《波茨坦公告》繼承了《開羅宣言》關于戰后秩序安排的規定,明確規定日本領土范圍及應該歸還中國之前被竊取的領土,這就包括臺灣及釣魚島。

梅兆榮認為,參觀波茨坦會議舊址本身是一個文化性活動,但在當今形勢下,特別是日本否定戰后國際秩序、否認二次大戰勝利成果的背景下,總理此次參觀并講話有一定的政治含義,也有警醒的作用。

孟虹分析說,波茨坦會議之于二戰非常重要,李克強總理在德國的第一場正式活動就是參觀波茨坦會議舊址,這一日程安排充分顯示對歷史遺留問題的重視,對臺灣問題、中日爭議,特別是對二戰的問題,都有一定寓意。

新聞背景

波茨坦公告定日本領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杜魯門和丘吉爾舉行波茨坦會議。會議期間,發布了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簽訂了有關處理戰后德國原則的《波茨坦協定》。這是確定二戰后國際秩序的重要文件。

此前的1943年,中美英三國首腦在開羅發表宣言,明確“剝奪日本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在太平洋上奪得或占領的一切島嶼”,日本強占的中國領土如東北地區、臺灣和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

《波茨坦公告》第八條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第六條規定:“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權及勢力,必須永久剔除。”

新聞鏈接

中國領導人多次參觀會議舊址

西席林霍夫宮坐落在柏林西南哈韋爾河畔的波茨坦市,始建于1912年,1917年竣工。它是一座赭墻紅瓦的建筑,共有5個內院,175間房子,由威廉二世所建,后被一富商購得改為別墅,因《波茨坦協定》在此簽署而聞名遐邇。

收藏有協定文本

波茨坦會議的中心會場在進入大門的正面大廳內。大廳約40平方米,廳中央是一張櫟木大圓桌,上面插著與會的蘇、美、英三國國旗。繞桌分放三把大扶手椅,靠窗的一把為斯大林的座位,其余兩把為杜魯門和丘吉爾的座椅。墻上掛著三國首腦的大幅照片。

宮內走廊里陳列著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波茨坦會議的資料和照片。其中,最醒目的是掛在墻上的《波茨坦協定》文本,上面赫然簽署著斯大林、杜魯門和艾德禮(代替大選中下野的丘吉爾)的名字。

現在會議大廳和三國首腦的工作室等均對游客開放,供人參觀。

領導人多次到訪

中國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朱镕基、溫家寶、習近平等都曾在訪問德國時,把參觀波茨坦會議舊址作為重要行程。

2002年4月10日,在德國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來到西席林霍夫宮,他說:“在這里參觀,引起了我對《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的回顧。《開羅宣言》確認,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堅信,臺灣一定能與祖國實現統一”。

2004年5月3日,在德國進行正式訪問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參觀了波茨坦會議紀念館。溫家寶指出,波茨坦會議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確認了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二戰后,臺灣回歸祖國,這是正義戰勝邪惡的結果,也是全世界一切熱愛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共同勝利。

2009年10月11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問德國時也到此參觀,聽取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有關將臺灣歸還給中國的《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情況介紹。

新聞述評

德國的“華沙之跪”與日本的“添了麻煩”

1970年,首任聯邦德國總理勃蘭特向猶太人的墓碑下跪,史稱“華沙之跪”。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輕描淡寫地提到日本在戰爭中給中國“添了麻煩”。

中國前駐德國大使梅兆榮指出,德國和日本都是二戰侵略的罪魁禍首,但兩國對于二戰歷史的認知和態度卻是天壤之別。

梅兆榮介紹,對于二戰,德國公開承認罪行并請求寬恕,一點不推卸責任,嚴格遵守領土、賠償等戰后協定,在國內進行了比較徹底的清算,法律規定不能宣揚希特勒的言行,學校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歷史。

“日本不一樣,戰后由美國獨占,沒有改變天皇制度,沒清算軍國主義”,梅兆榮指出,日本朝野對二戰的罪行都缺乏認識。不僅如此,還把最突出的戰犯放在靖國神社公開瞻仰,這與德國把法西斯集中營作為戰爭紀念館截然相反。

“最后的結果當然不同,德國在世界上重新贏得信任,日本在亞洲尤其不得人心”,梅兆榮說。而英國廣播公司BBC新近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德國被評為“世界最受歡迎國家”。

孟虹介紹,在德國的標志性建筑勃蘭登堡門旁就有猶太人屠殺紀念碑,類似這樣的紀念地還有很多,政府官員和學生都會參觀。此外,德國還拍了不少反思二戰的電影,對二戰罪行有一個深刻的全民的反思,并勇于承擔責任,日本遠遠沒做到。

上一條:中共兩部黨內法規公開發布 下一條:臺灣1天內啟動對菲11項制裁措施 派主力戰艦軍演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