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課程建設 >> 形勢與政策 >> 專家論壇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楊金海: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和實踐成果

2012年11月09日 21:32 佚名 點擊:[]

胡錦濤同志在“7·23”講話中強調:“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走過了很不平坦的道路。綜觀這十年,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繁重,我們緊緊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戰勝一系列嚴峻挑戰,奮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講話進一步指出:“我們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歷史性成就和進步,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指導?!?/p>

的確,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承和發展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總結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理論和實踐經驗,針對我國進入新世紀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集中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智慧,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新境界,取得了豐碩成果。認真總結近十年來我們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成果,更加全面地認識科學發展觀的理論背景、精神實質、科學內涵、實踐成效、歷史地位等,對于繼往開來,進一步推動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有著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更加準確地認識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科學發展觀這個概念及其思想是在2003年提出的,到今天已經有十個年頭。作為進入21世紀以來我們黨最重要的創新理論成果,科學發展觀也經歷了一個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過程。對其重要性的認識也在不斷升華。

黨中央多次對這一創新理論的歷史地位與指導意義作過闡述。比較重要的闡述有三次。第一次是在2003年的“非典”之后。2003年10月,黨中央召開十六屆三中全會,胡錦濤同志在會上指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這是20多年改革開放實踐的經驗總結,是戰勝“非典”疫情給我們的重要啟示,也是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边@次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將“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確立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原則。第二次是在2005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胡錦濤同志進一步闡釋了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意義:“科學發展觀,凝結著我們幾代共產黨人帶領人民群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心血,也反映了多年來世界各國發展的經驗教訓。因此我們說,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钡谌问窃?007年召開的黨的十七大上。大會高度評價了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重大意義:“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黨的十七大將這個評價寫入黨章。

這表明,我們黨對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的認識在不斷提升。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科學發展觀經受了歷史和實踐的檢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作為指導思想的作用已經十分顯著,涵蓋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黨的建設、軍隊建設等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完全可以包括其他理論和戰略思想,完全可以作為新世紀以來中國共產黨人理論創新的標志性成果,完全可以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來定位,來表述。這樣,有利于人們進一步學習、研究、運用黨的指導思想,更加自覺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黨的指導思想的表述也更加簡明而科學。

更加全面總結科學發展觀的成果和經驗

十年來,科學發展觀的提出與發展、貫徹和落實,極大地推進了我們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取得了豐碩成果,積累了豐富經驗。

第一,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發展理念?!鞍l展是硬道理”,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總鑰匙”。離開了發展,科學發展觀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是,國內外實踐都證明,“亂發展無道理”??茖W發展觀就是在總結國內外的發展經驗基礎上提出來的。它深刻改變了我們過去的抽象發展觀,樹立起具體發展觀。它告訴我們,發展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要堅持科學發展,反對非科學發展。具體說來,它使得我們的發展觀念實現了四個方面的轉變:一是破除“以物為本”、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二是破除“片面發展”、樹立“全面發展”的理念;三是破除“不協調發展”、樹立“協調發展”的理念;四是破除“不可持續發展”、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所有這些,包括新的話語、概念的提出,都使我們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認識達到了一種新境界。

第二,極大地轉變了我們的發展方式。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的發展理念,最重要的是轉變發展方式。實踐證明,只注重經濟發展而不注重社會的全面發展,會造成發展的不平衡、不全面,會出現發展的短板效應。國際金融危機的出現也進一步昭示我們,必須盡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解決好產業結構轉型等問題。正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們的發展方式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即我們的發展方式正在從以物為本(主要是以GDP為本)的發展向以人為本的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轉變。具體來講,我們的經濟發展正在發生著重大變化:一是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二是從資源消耗型向科技創新型轉變;三是從依靠第二產業向依靠三次產業協同拉動轉變;四是從依靠投資、出口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通過這些轉變,我國經濟發展中生態環境、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人民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等都在不斷提升。

第三,進一步完善了我們的發展體制。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保證是體制機制的建立和完善。近十年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們進一步完善了體制機制,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一是進一步完善經濟建設的體制機制。包括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轉變政府職能和深化企業、財稅、金融等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從根本上解決制約我國生產力發展的諸多矛盾和問題。二是進一步完善政治建設的體制機制。包括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民主制度;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三是進一步完善文化建設的體制機制。按照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總要求,通過制度安排、完善機制,大力加強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改革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產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有效機制;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在全社會形成推進素質教育的良好環境;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四是進一步完善社會建設的體制機制。加強社會管理體制建設和創新,完善社會管理體系和政策法規。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加強社會福利事業建設;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健全安全生產監管體制等。通過體制機制的完善,保證我國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

第四,大大拓寬了我們的發展道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近十年來我們的發展道路逐步拓展,由經濟、政治、文化“三位一體”的建設拓展為連同社會建設在內的“四位一體”的建設,又進一步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其中,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內涵。具體來講,我們創新了許多方面的發展模式。比如,我國傳統的城鄉二元體制正在向城鄉一體發展模式轉變。這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具有革命性的大變革,將深刻改變中國人的生存方式。又如,隨著改革發展的深入進行,經濟增長格局將從生產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這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生存理念和生活方式。還如,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步伐的加快,我國正在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變,這將進一步改變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以上這四個方面,既是成果,又是經驗,是我們黨和國家在推進現代化進程中積累的寶貴財富。當然,根據不同標準,從不同的角度,還可以總結出更多的成果和經驗。

總之,通過近十年的科學發展,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總量、綜合國力、人們的生活水平等顯著提高,國際影響越來越大。實踐證明,科學發展觀的提出、發展和實施是完全正確的,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全面總結這些成果和經驗,并用于指導未來的發展,應當是全黨同志特別是理論工作者的迫切任務。

上一條:詳解胡錦濤總書記十八大報告12大部分 下一條:楊金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重自覺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