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筆者在銅鼓縣城南路一古玩店發現一瓦制臂擱。
臂擱是古代文人用來擱放手臂的文案用具。使用臂擱除了能夠防止墨跡沾在衣袖上外,墊著書寫還會使腕部感到非常舒服。臂擱的材質很多,如竹子、黃楊木、紫檀、紫砂、紅木、象牙、陶瓷、磚瓦等材料,其中以竹雕的最為常見,而用瓦制的臂擱極為少見。瓦制臂擱雖然稍粗,但頗為吸水,可吸取手臂上的汗水,效果比竹子等臂擱更好。
該瓦制臂擱應為一清代官員所有,呈覆瓦形,長20.3厘米,寬11.7厘米,高4.8厘米,厚1.1厘米。兩角略有殘缺,保存基本完好。臂擱左右刻有雙魚,造型生動逼真,上下鐫刻“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以為警策,意思是只有國家的政事清正為民才能順應天意符合民心,只有官員為政清廉老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該瓦制臂擱有明顯的歷史使用痕跡,原來為擱放手臂的文案用具,也可能作為中醫號脈墊枕之用。古玩店老板告訴筆者,該瓦制臂擱解放后為銅鼓一農村婦女所得,由于臂擱上有規范的網紋,她一直用來搓麻繩衲鞋底,后來不衲鞋底臂擱也就沒用了,因此臂擱上留下了捻搓麻繩磨平的痕跡。
由于瓦制文案用具保存不易,該臂擱既古樸自然,又精工細琢,在為數不多的瓦制臂擱中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