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省情教育 >> 綠色家園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像大地一樣思考

2010年03月24日 10:59 佚名 點擊:[]

至今,江西人不會忘記作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是他用“物華天寶”、“人杰地靈”這樣經典的語匯慷慨贊美了江西,以致他鄉他處的人使用這兩個成語“非常貼切”地描述一地絕勝時,也似乎有一種“剽竊”之嫌。其實,成語是公共性的。

雖然,“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確可以說明江西優越的自然稟賦和璀璨的歷史文化,但是在事物發展變化中逐步顯露的另一種情勢,恰恰是省情研究非常重要的觀察點。就如早些年我們習慣使用“幅員廣大,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物產豐富”之類的語言描述我們的祖國一樣,但當我們進入另一種語境后,驀然回首,卻發現我們的資源和能源其實十分緊張,而龐大的人口基數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沉重負荷……

從總體特征來說,江西特殊的地理面貌決定了江西具有典型的大流域生態系統特征,具有相對的整體性和統一性。非常有趣的是,整個江西省域實際上可以簡明地表述為一個完整的鄱陽湖流域。整個流域的總面積占全省國土面積的94.1%。一省的生態系統與整個流域的生態系統幾乎完全重合。大山與河谷呈向心狀排列,山、江、湖一體性貫通。有關專家認為,江西“這種地理上自成體系,結構上相對完整,功能上相對獨立的封閉的復合生態系統,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

江西生態的完整性以及相對的獨立性和封閉性,使江西的生態系統保持了較高的穩定性。來自系統外的以及人為的干擾因素較少,系統的自我調節和自我修復能力保護良好,系統內各種生態因子能夠相互協調配套,不同于我國北方土地資源豐富,但水資源奇缺,也不同于南方的其他省區水資源雖然豐富,卻又人口密度過高,土地壓力過大。在中國,江西是生態環境總體優越、水土資源配套基本平衡的少數區域之一。

至今,江西的生態環境依然保持了良好的狀態。據統計,江西的區域生態水平排全國第6位,區域環境水平居全國第8位,工業“三廢”排放總量是全國較少的幾個省份之一。但是,江西生態環境局部的脆弱性以及發展中日益顯現的問題,卻無時不在困擾我們。

江西氣候條件良好,但一年內降雨量分布的不均勻常常造成洪澇或干旱,有時并發相應的地質災害;由于地形的北低南高,北面開敞,大風長驅直入,時而造成風災,早春和晚秋季節甚至會釀成寒災或冰凍。

江西的紅壤廣泛分布在丘陵低山地區,大都有一定坡度,甚至很大坡度。由于紅壤土質具有酸、瘦、板、黏的特性,在植被遭遇破壞失去表層保護時,很容易受到水的侵蝕,造成水土流失。經科學測評,江西生態環境土壤侵蝕大體為中等敏感度,而土壤侵蝕高度敏感區和極度敏感區占全省總面積的50%以上,發生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很大。

江西水土流失的歷史長達300多年,至今還是我國南方水土流失嚴重的省份之一。每年,江西水土流失的總量達1.65億噸,相當于8333.33公頃耕地上20厘米厚的耕作層完全流失;土地損失的養分折合有機質計算,約達200萬噸,氮、磷、鉀等無機肥逾225萬噸,其中僅無機肥的損失量就相當于全省3年的需用總量。

經過漫長時間的努力,昔日的荒山披上了綠裝,森林覆蓋率上升至60.05%,躍居全國第二位,遠遠高于全國13.9%的平均水平,也遠遠高于世界26%的平均水平。大山、丘陵和河谷平原地帶,森林拉起了綠色的生態屏障。江西全省的水土流失面積進一步由20世紀80年代末4.62萬平方公里,減少到現在的3.35萬平方公里。這是一個曾經引起世界矚目的巨大成果。但是,由于自然因素和歷史上形成的天然闊葉林的破壞、單一人工針葉林的局限、不合理的耕作與開發方式等人為因素的慣性作用,水土流失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水土保持,任重而道遠。

江西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但大宗用量的礦物儲量不足。煤礦資源逐漸枯竭;鋼鐵工業鐵礦石的自給率僅在30%以下,絕大部分依賴進口;錳礦為缺口資源;陶瓷生產的主要原料高嶺土礦石供應已現緊張;錫礦、金銀礦、鉭鈮礦、稀土礦,按2005年產量計算,大約只能滿足二三十年的開采需求。

人地矛盾在時間的流移和社會的流變中愈益突出。年復一年耕地的銳減,導致江西人均耕地面積逐年下降。2004年,江西人均占有耕地只有0.76畝,落在聯合國世界糧農組織確定的0.795畝的警戒線之下。糧食安全的警鐘,已經敲響。

我們說江西有豐富的淡水資源,人均占有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然而,在全球“排行榜”上并不起眼——不到世界人均的1/2。江河湖泊的水質雖然總體良好,但是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局部的水體污染已經呈現蔓延之勢,部分河段的水質較十年前有所下降。

江西相對獨立與封閉的生態系統,表面上看似乎同外界關涉不大,事實上江西局部的生態危機,足以撼動東南部中國的生態安全。

——以三百山、丫髻缽山為中心的贛南安遠、定南、尋烏三縣地界,是重要的東江源水源保護區,它的每一根神經末梢都牽動著香港和深圳地區的用水安全和社會穩定。

——江西的山山嶺嶺,蔥郁的森林守護著江河的澄澈,澄澈的河水維持著湖水的清純,青春的湖水為長江輸送著活力。在中國的經濟版圖上,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我國人口最為密集、城市最為集中、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由于鄱陽湖入江的巨大水量直接關涉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用水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因而作為長江水系重要因子的鄱陽湖一旦發生“病變”,中國東南地區就可能“半身不遂”!

——在江西的生態系統中,亞熱帶森林和鄱陽湖濕地兩大生態系統具有突出的主體地位,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點區域和敏感區域。江西的山林川澤,繁衍著大量的珍稀動植物,在世界生物界區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作為中國最大淡水湖泊和亞洲最大淡水濕地的鄱陽湖,棲息了全球近95%的白鶴種群以及大量的鴻雁、天鵝等越冬候鳥,從來是國際環保視野中的焦點之一。

局部性、區域性江西的全國意義和世界意義,應當成為我們思考江西的發展模式和未來經濟與社會走向的重要背景之一。在這樣一個宏闊的視境中,我們可以更加真切、更加透徹地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現實意義,更加深刻地理解當代江西經濟施為中的深謀與遠慮。

從20世紀80年代,江西實施“山江湖工程”,提出“治湖必須治江,治江必須治山,治山必須治窮”的方略,到2003年以來,江西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確立“生態立省、綠色發展”的戰略,再到2008年,進一步提出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戰略構想……科學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弦從來沒有松弛!

大自然的恩賜賦予江西優越的生存與發展條件,江西人民也在分享與感恩中學會了珍惜和敬畏。在現代社會經濟快車一路飛奔卷起一路塵埃,地球環境污染日趨嚴峻的今天,江西人民更在一種感恩與感悟、責任與使命的理性認識中,懂得環境就是財富,環境就是生產力、就是區域競爭力的道理。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努力創造一流的水質、一流的空氣、一流的生態、一流的人居環境,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城鄉協調、生活富裕、生態優良的科學發展之路,已經不僅僅是省委、省政府的一種定位性、理論性表述,而愈益成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識和共同意志。

上一條:大地與水的變奏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