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省情教育 >> 紅色搖籃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

2010年03月28日 22:56 佚名 點擊:[]

1934年秋至1935年春,國民黨軍以20多個師共20余萬人的兵力繼續向中央蘇區進攻,紅軍和游擊隊在陣地防御作戰中損失很大,蘇區內的全部縣城和大部分鄉村被占領。1935年2月,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徹底轉變組織方式與斗爭方式的指示,蘇區中央局決定所屬機關和部隊分九路突圍。在突圍中部隊大部損失,余部分別到達閩西、閩贛、贛粵邊和湘南地區。項英和陳毅幾經周折于3月底到達贛粵邊游擊區的中心油山。5月,中央蘇區全部失陷。

與此同時,其他蘇區的中共黨組織和紅軍游擊隊,也都遭受了很大損失,并先后與中共中央和中央分局失去聯系,形成各自為戰、獨立堅持的游擊區。這些游擊區分散在南方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和廣東八省,包括贛粵邊、閩贛邊、閩西、閩粵邊、皖浙贛邊、浙南、閩北、閩東、閩中、湘鄂贛邊、湘贛邊、湘南、鄂豫皖邊、鄂豫邊和瓊崖等15個游擊區。其中以江西為中心的有5個游擊區,它們是:贛粵邊游擊區、閩贛邊游擊區、皖浙贛邊游擊區、湘鄂贛邊游擊區、湘贛邊游擊區。

贛粵邊游擊區位于江西省南部和廣東省北部邊界,中心區域在江西信豐、大庾(今大余)和廣東南雄三縣交界的油山、北山地區,原為中央蘇區贛南省的邊緣游擊根據地。1934年秋,中央紅軍突圍轉移后不久,中央分局即派出一支部隊到這個地區堅持與發展游擊戰爭。1935年春,項英、陳毅及中央蘇區突圍出來的部分紅軍與在該地堅持斗爭的游擊隊會合。此后,贛粵邊區軍民,在項英、陳毅等領導下,與國民黨軍展開了殊死的斗爭。由于這里是項英、陳毅直接領導的游擊區,引起國民黨與廣東軍閥的格外注意,把它列為“清剿”的重點地區,斗爭十分殘酷。但游擊區軍民不屈不撓,頑強斗爭,不僅鞏固了原有的油山、北山、信(豐)(南)康贛(縣)游擊區,而且開辟了以青龍山為中心的“三南”(龍南、虔南、定南)游擊根據地。

從1934年秋至1937年冬的三年多時間里,南方各游擊區游擊戰爭的歷史進程一般都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和兩個戰略轉變。

第一階段,1934年秋至1935年春,實行由蘇區方式到游擊區方式、由正規戰到游擊戰的戰略轉變階段。隨著主力紅軍相繼撤離蘇區,蘇區范圍日益縮小,以至于全部變成游擊區。這個斗爭環境的變化,要求各地黨組織和紅軍必須轉變蘇區的組織形式和斗爭方式,使之與游擊戰爭的環境相適應。經過半年左右時間,至1935年春夏,大部分蘇區都相繼完成了戰略轉變。這個轉變雖然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使紅軍游擊隊走上了因地制宜開展游擊戰爭的正確軌道,從而保證了南方各地區的革命斗爭得以堅持和發展。

第二階段,1935年春至1936年冬,開展最艱苦的反“清剿”斗爭階段。這個階段的斗爭最為艱苦,時間也最長。由于國民黨以優勢兵力對紅軍游擊隊進行持續不斷地瘋狂“清剿”并進行嚴密的經濟封鎖,對游擊區進行殘酷的政治統治,紅軍游擊隊不僅要在軍事上,而且要在政治上、經濟上全面開展反“清剿”斗爭。各游擊區黨組織和游擊隊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克服重重困難,采取相應的斗爭策略和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挫敗了國民黨軍的一次又一次“清剿”,達到了保存自己和擴展游擊區的目的。

第三階段,1936年冬至1937年冬,為各游擊區的黨組織和紅軍游擊隊執行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新政策,實現由國內戰爭向抗日民族戰爭的戰略轉變階段。在這個階段,紅軍游擊隊一方面和國民黨推行的“北和南剿”作斗爭,不斷粉碎國民黨軍的“清剿”,一方面又以民族利益為重,同當地國民黨軍政當局進行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和平談判。1937年l0月,根據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達成的協議,除瓊崖紅軍游擊隊外,其他14個游擊區的紅軍游擊隊先后下山,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奔赴抗日戰場,實現了第二次戰略轉變。

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環境異常險惡和艱苦。游擊區大都在曾經進行過土地革命的地區,復辟的地方封建勢力同國民黨軍隊相互勾結,瘋狂地向紅軍游擊隊進行反撲。他們不僅以幾倍、十幾倍乃至幾十倍的兵力,圍困和“清剿”紅軍游擊隊,而且采取陰險的瓦解與隔離政策,實行“連坐法”,甚至移民并村,制造無人區,力圖隔斷游擊隊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聯系。因此,各地紅軍游擊隊不得不長期生活與轉戰于窮山僻嶺,風餐露宿,以野果充腹。正如陳毅在《贛南游擊詞》中所描述的情景:“天將午,饑腸響如鼓,糧食封鎖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數,野菜和水煮。”“天將曉,隊員醒來早,露浸衣被夏猶寒,樹間唧唧鳴知了,滿身沾野草。”

但是,所有這些都不能改變紅軍游擊隊堅持戰斗的英雄本色。紅軍游擊隊在敵人重兵圍攻中,仍然頑強地堅持斗爭到底。時值1936年冬,國民黨調集重兵對贛粵邊游擊區進行重點“圍剿”。陳毅同志在被困梅山、自料難免犧牲的情況下,寫下了一組帶有絕筆性質的光輝詩篇——《梅嶺三章》:“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后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边@首詩充分表達了陳毅和紅軍游擊隊指戰員甘為革命犧牲、誓與反動派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和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

上一條:項英、陳毅等臨危受命 下一條:不朽的功勛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