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生導航 >> 就業創業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解讀大學生就業新動向

2010年09月06日 10:50 佚名 點擊:[]

大學生就業歷來是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話題。據教育部最新統計,我國2010屆高校畢業生超過630萬人,比上年增加近20萬,創歷史新高。再加上往屆未就業的幾十萬畢業生,今年的就業形勢仍舊不能樂觀。盤點今年的大學生就業情況,我們不難發現,在政策扶持、經濟形勢向好、中西部城市崛起以及畢業生就業心態變化等綜合因素的影響下,大學生出現了一些新的擇業動向。

動向之一:到廣大基層建功立業

不久前中組部下發通知,明確2008年至2012年中央財政補助的到村任職高校畢業生選聘名額由10萬名增至20萬名,計劃2010年新選聘3.6萬名大學生“村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今年也將組織實施“高校畢業生社區就業計劃”,鼓勵醫學類高校畢業生到鄉鎮衛生院工作,鼓勵農科高校畢業生到基層農技推廣服務一線工作。從大學生就業實際走向來看,大批畢業生到基層就業成為2010年大學生就業的新動向。

【專家解讀】:曾湘泉(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教授):

去基層就業持續升溫,主要是中央政策的引導和就業壓力的增大形成的。事實上,能夠到基層去鍛煉對大學生來說是件好事,有過一線工作經歷的人,無論是責任心還是實踐能力都會更強。另一方面,“村官”、社區服務人員以后的出路問題,目前來看是比較樂觀的。僅公務員的招考而言,中央的政策明顯向有基層工作經驗者傾斜,以北京市公務員招考為例,2010年北京市和區縣黨政機關招錄具有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人員的比例達到80%。2011年,除特殊職位外,市級和區縣黨政機關公務員要基本實現從有基層工作經歷的人員中考錄。這些政策上的調整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陳永利(北京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

目前,北大80%以上的2010屆畢業生已經落實畢業去向,一大批優秀畢業生簽約祖國西部和基層重點單位,比如數學科學學院博士生邱昊志愿到西藏大學任教,政府管理學院本科生張繼春放棄讀研和留京就業機會到地震災區北川縣工作。這既反映出國家一系列就業政策和措施已經發揮出積極的引導作用,也預示著北大眾多“80后”青年逐步成熟起來,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自覺將個人成長與祖國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動向之二:到二線城市謀發展

5月份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簽約高峰期。記者在與一些應屆畢業生交流中發現,相比往年,今年的畢業生不再一味地堅守京、滬等大城市,而是更多地將目光投向了相對壓力較小、發展空間較大、幸福感更高的二線城市。

據有關調查顯示,目前應屆畢業生對城市的選擇逐漸多樣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在職應屆畢業生占全國的比例已經從54.1%下降到39.3%,杭州、南京、成都、天津的在職應屆畢業生比例則從4.9%上升到12.2%,其他二線城市也有所提升。

【專家解讀】:岳昌君(北京大學教育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教授):

出現這種動向的原因,既有市場調節的作用,也有政策引導的影響。從市場角度來說,首先,相比全國勞動力市場的規模,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人才市場的需求是有限的,每年新增就業崗位的速度不及畢業生規模的增長速度。而一些二線城市經濟發展的潛力開始顯現,就業機會增多。近年來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口都在一千萬左右,但是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就業機會主要來自民企和外企,這些企業很多分布在大中城市。同時2010年是我國經濟走出國際金融危機困境的一年,與外貿相關的企業復蘇,使東部沿海二線城市的勞動力需求激增。其次,我國經濟發展開始步入“高增速大幅度”的騰飛階段,城市發展呈現“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大城市房價的居高不下、生活成本的急劇上升,而一些省會城市和中等城市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費需求的增加給就業市場帶來勃勃生機。

從政策角度來講,政府出臺的相關就業政策發揮了積極作用。國家對到基層、到中西部地區、到中小企業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分別給予各種優惠政策,這些政策在實踐中得到落實,對促進畢業生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比如,除了少數幾個大城市,其他大中城市都放開了戶籍限制,北京等地相關政府部門也積極為京外省市進京招聘人才搭建平臺。這些舉措都在客觀上加速了畢業生向二線城市的流動。

林林(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

2009年,在各級廣電媒體中,省級媒體接收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生比例占66.13%,省級以下基層媒體接收比例占25.81%,我校畢業生到省級及省級以下媒體單位就業比例逐年上升。這與近年來國家政策的宣傳落實、學校層面的教育引導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校根據宏觀環境,與時俱進調整工作理念,明確提出了“引導畢業生面向全國各級各類媒體行業及相關領域就業”;另一方面,學校發揮傳媒優勢,不斷創新就業指導與服務手段,將學生求職視頻、用人單位介紹和招聘會現場的視頻資料上網,方便學生隨時隨地、更加直觀地了解招聘信息,實現了招聘會網上永不落幕,并創辦了“就業工作手機報”,及時向師生傳遞就業相關信息,成為北京市首家利用這一新媒介傳播形式的高校。

動向之三:自主創業方興未艾

2009年4月,首家北京青年創業園在北京市昌平區成立,一年后的今天,在這個青年創業園里,已有200余位剛剛走出象牙塔的年輕人,正在圓夢中……

自主創業既能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又能為社會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具有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增長點。2008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我國將用3至5年的時間,實現勞動者創業人數和通過創業帶動就業人數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和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體系。創業作為靈活就業的一種形式,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同學認可和接受。據IDC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已經有超過80萬人在淘寶網上實現了直接就業,有超過230萬的人間接通過淘寶網電子商務生態圈獲得了就業機會。這其中不乏諸多大學生店家。

【專家解讀】:曾湘泉:

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不僅僅是創造就業崗位的有效途徑,也是增強經濟活力和競爭力、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需要。自主創業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機會、資源和創業能力。當前,我國正處于產業調整、結構升級的時期,創業的機會很多,同時政府出臺的優惠政策也為自主創業提供了良好的氛圍和環境,但目前存在的問題在于大學生創業能力的缺失。我國高等教育應該加快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人才,更加重視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知識體系、能力結構和就業意識等方面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使高校畢業生在就業特別是創業的能力與素質上有一個大幅度躍升。這樣才能使我國在激烈的國際人才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岳昌君:

盡管我國大學生就業結構在逐漸發生變化,但是大學生就業形勢依然嚴峻。根據對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所做的統計,2009年已就業高校畢業生中自主創業的比例還不到1%。對于自主創業來說,高校要正確認識,積極引導,進一步加強創業教育、創業培訓、創業實踐。但必須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創業投資的風險很大,不能期望和鼓勵大多數畢業生都去創業;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總在不斷涌現新的需求,大學生群體更應該、也更容易投入到社會技術進步和文化創新的工作中去。從這種意義上來講,在現有工作崗位上扎扎實實地創造新價值也是一種創業。

林林:

就業不是一個被動的“等、靠、要”的過程,而且也不是被動的受雇的過程。我們要為每個有意愿、有條件、有能力的青年人提供通過創業實現主動就業的條件。今后的工作中,中國傳媒大學將重點開展對于學生的職業生涯指導與創業教育。在努力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上,著手實施學生創業培育基金計劃,建立“大學生創業實踐工作室”,努力為學生實現創業理想保駕護航。

上一條:想在職場獲得成功,必須遵守的20個潛規則 下一條:求職攻略:面試時最糟糕且最常見的五十個錯誤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