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12歲的西雙版納小男孩劉思宇,在電視里看到志愿者們佩戴著他從未見過的漂亮紅絲帶。喜歡與眾不同的他特別想擁有一條,于是開始到處尋找“紅絲帶組織”。
8年后,當初的小男孩已成長為很多青少年心中的“公益偶像”,不僅早已成為多個公益組織的注冊會員,兩次登上“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提名榜,獲得眾多國內外公益獎項,并已頭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青少年愛心大使”的責任與光環。
其間,他以志愿者身份投入“禁毒防艾”與環境保護中,在靠近東南亞毒品產地“金三角”的危險地帶宣傳“防艾禁毒”,走進西雙版納的大山號召鄉親們保護自己美麗的家園,成立“思宇責任社會”青少年公益社團,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公益……在成長道路上,他始終與公益相伴。
2011年年初,就讀山東工商學院的劉思宇被評為“十佳煙臺好人”雙年度人物。面對榮譽,他很清醒,過去的8年只是一個開始,未來的歲月,他希望帶動更多人參與公益,“把個人的堅持,變成群體的堅守”。
一個熱心公益的孩子,究竟能做些什么
2003年,劉思宇讀小學六年級。通過網上搜索,他加入了與紅絲帶有關的志愿者QQ群,向管理員要紅絲帶,希望成為一名志愿者。管理員開始問他“禁毒防艾”的知識,當時對此并不了解的劉思宇從網上搜索答案來應對,沒想到管理員的問題沒完沒了,最后還是有很多問題他沒有答出來。
就在這時,QQ群里“冒”出一位志愿者替劉思宇說話:“一個人想做志愿者,需要知道那么多嗎?我們剛剛成為志愿者時,懂得那么多知識嗎?”他還給劉思宇講了很多“禁毒防艾”的知識,管理員沉默了。
劉思宇后來才知道,這個群里的志愿者基本上都是艾滋病患者,他們戰戰兢兢地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忍受著疾病給他們帶來的孤獨。一天,這位替劉思宇說話的志愿者把QQ簽名改成“我走了,永遠也不會回來了,但我依然愛這個世界”。從此以后,他的頭像再也沒有亮過。
這位可親可愛的“前輩”在QQ群里永遠消失,使劉思宇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沖擊,他更加關心艾滋病患者這一群體,并蒙蒙眬眬地意識到,做志愿者是應該為他人付出點什么的,而不只是佩戴一根漂亮的紅絲帶。
劉思宇1991年出生在西雙版納,這里擁有中國唯一一片熱帶雨林,素有“動植物王國”之稱,但這里也是靠近東南亞毒品產地“金三角”的危險地帶,邊境附近有一些人吸毒、販毒,感染了艾滋病。這讓逐漸長大的劉思宇更加關注艾滋病患者,希望能為他們做一些事情。
2004年,劉思宇加入了“恐友”QQ群。“恐友”就是那些懷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每天生活在恐懼中的人。他們中有的人因為被艾滋病患者碰了一下,每天不停地在群里發帖,詢問自己是不是患了艾滋??;有的人不相信檢測結果,不停地到處檢測;有的人甚至不愿意去醫院體檢,因恐懼與擔憂一個月就瘦了十幾斤。
那時,劉思宇已經學習了不少“防艾”的專業知識,他決定陪這些“恐友”去醫院檢查,與他們一起抽血,這樣才能讓“恐友”相信并接受科學檢測的結果??墒?,劉思宇暈血,一看見流血就心悸腿軟,小時候常常被鮮血嚇得哇哇大哭。但他仍然硬撐著來到醫院,抽血時就把頭背過去。幾年下來,這樣的志愿行動他參與了幾十次,胳膊上留下了一大片針眼。劉思宇說,每當聽到有人說“多虧你陪我去檢測,否則那時我很可能堅持不下去”時,他就覺得找到了堅持下去的理由。
幫助艾滋病患者的同時,劉思宇也感受著美麗的家鄉西雙版納正在遭受人類破壞的痛苦。12歲那年,他就開始發表呼吁人們保護美麗西雙版納、保護環境的文章,并屢屢在全國大賽中獲獎。
2005年,14歲的劉思宇以中國小記者協會小記者的身份走進西雙版納的村寨,開始進行環保宣傳。每走進一個村寨,他就會拿出野生動物卡片,告訴村民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并且長期堅持了下來。
就這樣,小小年紀的劉思宇,逐漸走上了“禁毒防艾”、綠色環保的志愿之路。但當時的他并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并非一路坦途。畢竟,人們多少都會懷疑:一個熱心公益的孩子,究竟能做些什么?
老師說,搞公益是考不上大學的
2006年,劉思宇參加完中考,開始利用假期在傣族、哈尼族、基諾族等少數民族聚居的村寨進行環境保護與“禁毒防艾”宣傳,給孩子們贈送衣服和書籍,在村寨宣傳推廣節能燈的使用。那時,劉思宇的父母一個月總共能掙800元錢,劉思宇每月的花銷就要400元左右,但他真正花在自己身上的不到100元,每天只吃玉米和包子,剩下的錢都悄悄用來做公益了。
那時,劉思宇已經有了一些稿酬和獎金,但他舍不得給自己花,而是用來買節能燈送給村民。到了冬天,他還穿著一雙涼鞋,也沒有棉衣。同學們問他:“你不冷嗎?”劉思宇裝作不冷的樣子說:“我已經習慣啦!”一天,他實在凍得受不了,向老師請了假,飛快地跑出去買了一件薄毛衣,沒等走出店門,便撕掉了標簽,在店員詫異的目光里,把毛衣套在了身上。
但是,劉思宇節省下來的錢和并不穩定的稿費,還是難以支撐公益活動。由于經常參加各種作文競賽并多次獲獎,當時他已成為西雙版納州作協最年輕的作家。他賣掉了從初二就開始寫的第一部生活記錄式長篇小說,得到了好幾萬元的稿酬,這是他家好幾年收入的總和。但劉思宇誰也沒告訴,把錢全部用在了開展公益活動上。這件事,他至今也沒敢告訴父母。
2007年,劉思宇對做公益與學習的沖突有了強烈的感受。那一年,他正式在西雙版納團州委注冊,成了一名真正的志愿者。當他興高采烈地給媽媽打電話,媽媽只說了一句“不能耽誤學習”。他真切地體會到,樸實的父母只希望他做個學習成績優異的好學生,而不是“不務正業”的公益家。老師也曾經一次次告誡他:“搞公益是考不上大學的!”
劉思宇清晰地記得,一次,他得到了公益機構提供的環保和防艾宣傳資料,費盡力氣肩扛手提把海報和宣傳頁搬到宿舍。他的脖子上被繩子勒出一道道血痕,汗水和泥土把白襯衣弄得臟兮兮的,沒有人安慰,沒有人幫助,這時,他充滿沮喪與無助。“我干嗎要做這個?我這究竟是為了什么?”再也忍受不住的他放聲大哭起來。
當他慢慢平靜,走到窗邊,看到窗外連綿起伏的大山,看到無限蔥蘢而寧靜的綠色,想到美麗的西雙版納正在遭受破壞,艾滋病患者和可憐的貧困小朋友們在等待幫助,他便再一次堅定了做公益的決心。
2007年,在西雙版納州景洪市第四中學讀高中的劉思宇聯合市里其他的學校和學生社團,發起建立了一個青少年社團“思宇責任社會”,動員了近百名環保志愿者,深入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勐遮鎮曼呂村、鳳凰寨、曼召村等10余個邊境線上的少數民族村寨,開展環境保護宣傳,并獲得了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學會頒發的銀獎及300美元獎金,捧回了第一個國際大獎。他的公益之路迎來了轉折點。
“青少年愛心大使”的人生低谷
2008年,劉思宇因為在西雙版納“禁毒防艾”宣傳和保護野生動物等活動中令人矚目的表現,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選為“青少年愛心大使”,并先后成為綠色和平國際組織、國際救助兒童會等多個國際公益組織的志愿者。同年7月,他在上海接受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組織的“參與式方法工作坊”和“同伴教育”培訓,并獲得多個公益組織的項目支持,先后在西雙版納的10多個村寨里培訓了100多名少數民族青年環保宣傳員,設立了10多個重點村寨的環保觀察點。在他的呼吁和培訓下,有1000多人加入到“保護野生動物,反對盜獵和野生動物貿易”的志愿者行列中來。
同時,劉思宇還帶著志愿者們走進村寨開展“禁毒防艾”宣傳,免費向少數民族同胞派發安全套和宣傳頁,并復制“參與式培訓”和“同伴教育”的培訓和宣傳方式,不但收到了很好的培訓效果,他自己也和那里的傣族、哈尼族、基諾族青年成為了好朋友。
越投入,越深陷其中,劉思宇有時就越發感到辛酸和無助?!耙淮?,我們來到一個三口之家,男主人因吸毒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去世,女主人也被感染,奄奄一息,他們4歲的女兒通過母體傳播也成了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小女孩拉住我的袖子,充滿恐懼地問:‘哥哥,媽媽會死嗎?’接著從口袋里拿出一堆零錢說:‘哥哥,你救救我媽媽吧……’剛一從她家走出來,我就靠在門邊大哭起來。”劉思宇說,“需要幫助的人太多太多,而我能做到的非常有限。”
2009年,公益事業剛剛有所好轉,劉思宇的人生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好強的他雖堅持公益活動,但學習成績優異。在高考之前的最后一次模擬考試中,他還考了全年級第一名,并通過了中山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只要他的高考成績達到一本線,就會被向往已久的中山大學錄取。
但是,命運與他開了個玩笑。高考前,他突然發起高燒,吃藥打針都不管用,結果高考成績一塌糊涂,未能如愿進入中山大學。那時,他一個人也不愿見,把自己關在屋里獨自呆了好幾天。最終,他還是決定接受現實,選擇了面朝大海的山東工商學院。
7月,劉思宇重新振作起來,代表中國青年參與討論并起草了聯合國善待國際環境兒童青年環境大會氣候宣言《Listen to Our Voices》(《傾聽我們的聲音》),在國際上發出了中國青年關注環保、倡導低碳的聲音。回到西雙版納后,他逐漸平靜下來,又開始走村串寨進行“禁毒防艾”及環保宣傳,一個假期里就走爛了好幾雙鞋。
“既是真實的我,也是不真實的我”
因為劉思宇在公益領域取得的成績,榮譽紛至沓來。2008年與2009年,他兩次榮登“2008綠色中國年度人物”提名榜,2009年與2010年,他榮獲“煙臺市年度優秀防艾志愿者”稱號、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斯巴魯生態小衛士獎”、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教育部項目地球綠色少年服務獎銀獎,并入選瑪麗斯特普國際組織“青年先鋒培養計劃”。
2010年3月,劉思宇在煙臺市疾控中心的支持下,對煙臺高校的大學生進行了系統的防艾“參與式方法”和“同伴教育”培訓,培養防艾志愿者骨干力量,并在“思宇責任社會”的基礎上,開始籌建煙臺高校大學生公益聯盟。他的兩個項目也獲獎并成功申請到4萬元公益基金。同時,他開始通過“以項目帶團隊”的方式,借助國際國內一些公益組織的項目支持,有意識地建設去劉思宇化的“思宇責任社會”公益團隊,鼓勵和支持更多大學生參與到公益活動中來。
現在,很多企業邀請劉思宇去作社會公益和志愿服務方面的演講和培訓,有的企業給他高達10萬元的培訓費,因此有人以為劉思宇賺了不少錢。但事實上,他一分錢也沒有往自己的口袋里揣。每次收到報酬,他都請企業把錢直接打到受助地的賬戶,或打到財務公開、受校團委監督的“思宇責任社會”等公益組織的賬戶上,用作公益活動經費。
作為青年志愿者,劉思宇登記的志愿服務時間早已超過了4000小時。其實,他已經很久不去登記志愿服務時間了,因為他的很多時間都是在通過各種形式做公益事業,不再需要這些形式化的東西了。
就是這樣,從12歲時希望得到一條紅絲帶、發表第一篇有關環境保護的文章,到成為一名大學生公益明星,劉思宇走過了一段與大多數同齡人并不相同的青春歲月。對于自己的青春,劉思宇充滿了感慨:“大家會覺得我是一個另類。我沒有睡懶覺的時間,沒有踢足球的時間,沒有逛街的時間,甚至沒有追女生談戀愛的時間。有時我感覺自己除了公益什么都沒有,真想跑到沒人的地方吼一吼,有時也想揮霍一把青春。”越這樣想,他就越感到自己的生命中不能只有公益,感覺到課堂和圖書館對他的重要,因此,除非重要的公益活動需要請假,他很少缺課。
在公益界,劉思宇以“能說”著稱,有“名嘴”頭銜,在電視上和公眾活動中表現自如。但在日常生活中,在老師和同學眼里,他則是個性格內向,不太愛說話的斯文男生?!捌鋵嵨也惶以诖笸V眾之下表現自己,演講前要一遍一遍地重復演講內容,有時緊張起來,感覺大腦一片空白,很多時候事到臨頭了又想逃離現場。但我從小就接觸了那么多生活在苦痛之中的艾滋病患者,看到過很多人沒聽說過的悲劇,我真的無法不堅持?!眲⑺加钫f,“當我發現宣傳、獲獎和上電視后,突然有很多人、很多機構來支持我們的公益活動,我就在糾結、矛盾中豁出去了,盡力在公眾場合表現自己。是那些痛苦的見聞和經歷把我‘逼’到了這里,事實上,這既是真實的我,也是一個不真實的我?!?/p>
如今,無論外界的評價如何,劉思宇都能擺正心態了,并且感到做公益的情結越來越濃。更讓他欣喜的是,現在,他已不再是一個人默默堅持,他那“把個人堅持,變成群體堅守”的愿望正在逐漸實現?!八加钬熑紊鐣薄ⅰ盁熍_高校大學生公益聯盟”……這些“90后”青年公益志愿者們,正如一簇簇閃耀的火焰,照亮了公益事業,也照亮了自己的美麗青春……
(本版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對話
“公益并非遙不可及”
記者:在禁毒、防艾的宣傳培訓中,經常涉及同性戀、性等一些敏感話題,你怎樣打開局面?
劉思宇:首先要通過游戲進行“脫敏”,通過“參與式培訓”和“同伴教育”活動,形成一個參與式工作坊,利用輕松、有趣的互動游戲,將艾滋病、性、毒品、安全套等一些內容聯系起來,讓大家融入這個有活力和凝聚力的小團隊,自然而然地普及一些防艾知識。
記者:為什么能夠堅持8年做“禁毒防艾”和環保宣傳?
劉思宇:因為不忍之心吧!當你看到那么多痛苦的艾滋病患者、無助的兒童和“恐友”時,當你看到原始森林正在遭受破壞、珍稀動物被捕殺時,真的于心不忍。
記者:有感到無能為力的時候嗎?
劉思宇:我收到過不下3000封求助信,其中,一位絕望的白血病患者質問我:“你不是愛心大使嗎?為什么不幫助我?”每當收到這樣的信,我的心情就很低落,似乎感到良心受到譴責。他們需要幫助,而我的能力有限。而且,當你面對那些連生存都難以保障的老百姓時,無法開口給他們講生物多樣性,講各種大道理,你說不出口。
記者:有人曾說你做公益是為了拿獎、沽名釣譽。
劉思宇:其實我一直在困惑和質疑聲中成長。我不可能為了名利去違背自己的原則,我有自己堅守的精神底線。前幾年我一直都是一個人在堅持,上大學前老師不支持,明確告訴我搞公益是考不上大學的;很多同學也認為“禁毒防艾”與自己無關,不理解;我父母到現在也不完全清楚我究竟在做什么。獎項對我個人來說并不重要,但這些獎項能夠產生很好的社會效益,對我做公益有促進和幫助,何樂而不為呢!
記者:你希望所有人都像你這樣做公益嗎?
劉思宇:不,但我想告訴人們的是,公益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并非遙不可及,我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日行一善也是公益。我們這些“80后”、“90后”,總有一天要成為國家的棟梁,成為各行各業的人才,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