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長:師者風范 為人敬仰
上海大學原校長
【主要事跡】
2010年7月30日早晨6時許,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錢偉長教授在上海逝世,享年98歲。
錢偉長不僅是一位科學家,同樣是一位教育家,教書育人是他數十年來不變的追求與心愿。
錢偉長是中國近代力學與應用數學的主要奠基人,其拳拳報國的情懷、求真務實的精神、勤于鉆研的作風,堪稱當代科技工作者的典范。國際上以錢氏命名的力學、應用數學科研成果就有“錢偉長方程”、“錢偉長方法”、“錢偉長一般方程”,“圓柱殼的錢偉長方程”等等。
錢偉長不僅是一位科學家,同樣是一位教育家,教書育人是他數十年來不變的追求與心愿。
【頒獎辭】
他是一位科學巨匠,也是一位教育大家。一切從國家的需要出發,是他貫穿一生的理念和準則;一心一意教書育人是他數十年不變的追求與心愿。98歲,他靜靜地離開了他一生為之牽掛的祖國和人民,悄悄地告別了他一生為之熟悉的校園和師生。錢偉長,他的科學貢獻彪炳史冊,他的師者風范為人敬仰,他的崇高精神永遠銘刻人民心間。
霍懋征:愛的教育 高揚旗幟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原副校長
【主要事跡】
2010年2月11日,我國當代著名教育家、首批特級教師、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原副校長霍懋征因病與世長辭。
霍懋征1943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數理系,當時她拒絕留在大學工作,再三要求去北師大二附小做了一名小學老師。
60余年如一日,霍懋征堅守在小學教師這個崗位上,兢兢業業,平凡而偉大地工作著。直到退休離開教學一線,她仍然應邀到西部貧困山區學校義務講學。
霍懋征曾經說:“如果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我一生從教的體會,那就是六個字:光榮,艱巨,幸福。”
【頒獎辭】
一位師范大學數學系的高材生,在小學的講臺上一站就是60年。她,一生倡導“愛的教育”,一生實踐“愛的教育”。她用“愛”詮釋了教書育人的真諦;她將“愛”融入了中國教育的長河;她被人們尊敬地稱為“把愛獻給教育的人”。霍懋征,中國教育的一面旗幟,人民教師的優秀楷模,全社會的一代師表。
玉樹抗震救災教師群體
【主要事跡】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里氏7.1級強烈地震。在這場特大自然災害面前,災區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第一時間自覺投入到生命的大救援中,并努力創造條件,盡快恢復災區震后復課工作,為保護學生生命安全,為抗震救災作出了重要貢獻。
9月9日,胡錦濤總書記在北京親切接見教育系統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先進個人代表。9月7日,教育部作出表彰青海玉樹教育系統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和先進人個的決定。
【頒獎辭】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里氏7.1級強烈地震。在特大自然災害面前,災區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臨危不懼、舍生忘死、堅守崗位、齊心協力、頑強抗災,自覺投入到生命的大救援中,為保護學生生命安全,為抗震救災作出了重要貢獻。英雄的教師群體,用行動展現了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在大災大難中再次豎立起了一座不倒的教師精神豐碑。
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大學生志愿者群體
【主要事跡】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這184天里,共有79965名園區志愿者為上海世博會提供服務,其中約九成來自高校。這些志愿者分為13個批次,提供了129萬個班次、1000萬個小時、約4.6億人次的服務。他們因為身著白綠相間的制服,被參觀世博的世界各國游客親切地稱為“小白菜”。
第16屆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共招募志愿者約59萬名,其中絕大多數是來自廣州地區的高校大學生。他們分布在53個競賽場館、11個非競賽場館、18個獨立訓練場館、20個專項工作團隊,為來自亞洲各國的運動員提供服務。
【頒獎辭】
他們來自不同的高校,卻承擔著同樣的任務;他們分布在不同的崗位,卻做著同樣的工作。志愿者——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最吸引人的“職業”。他們的真誠待客,傳播出城市文明的理念;他們的熱情服務,彰顯出東道主的良好形象;他們的勇敢擔當,為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交上了一份青春的答卷。
王齊榮:六年援藏 點亮人生
西南交大援藏干部、西藏大學工學院黨委書記
【主要事跡】
2004年7月,作為中央直屬機關第四批援藏干部,王齊榮從西南交通大學來到西藏大學,被任命為西藏大學工學院第二任院長。3年援藏任務出色地完成了,王齊榮又主動提出再延長一期。他說:“那里還有許多事情沒有做完?!?/p>
在西藏大學,王齊榮的工作從培養人才抓起,他把工作重點確定為全力以赴抓好工學院的“三支隊伍”建設,即管理隊伍、師資隊伍、學生工作隊伍;為把“藏文信息技術”打造成精品學科,他和師生們一起努力,實現了藏文信息化“由世界轉移到中國,由中國轉移到西藏”的目標。
【頒獎辭】
他,從熱鬧繁華的都市來,執著地選擇了連續兩屆的援藏工作。多少個夜晚,他辦公室的燈光久久不熄;多少個節假日,他在校園里忘我工作……6年,他把對西藏人民的情懷播撒在了美麗的拉薩河畔;把自己的青春與夢想鐫刻在了他熱愛的西藏大學。王齊榮,不平凡的經歷,裝點了他平凡的人生,為援藏干部樹立了一座榜樣的豐碑。
王茂華:火海身影 詮釋崇高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伯塘中學教師
【主要事跡】
2010年3月21日下午2點45分左右,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伯塘村一村民家中發生大火,里面有6個1至7歲的兒童被困。面對熊熊大火,聞訊趕來的青年教師王茂華和他的岳父譚良才挺身而出,毫不猶豫地多次沖進火海,救出6個孩子。在搶救第6個孩子時,由于屋內煤氣罐爆炸,巨大的沖擊波將王茂華掀出屋外。被救孩子安然無恙,但王茂華和譚良才被嚴重燒傷。其中,王茂華全身燒傷面積高達98%。
4月29日,躺在病床上的王茂華被批準為中共黨員。共青團江西省委、江西省青年聯合會作出決定,授予王茂華“江西青年五四獎章”。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號召全省教育系統開展向王茂華學習活動。
【頒獎辭】
面對突如其來的熊熊大火,面對火海中6條幼小的生命,王茂華毫不猶豫地撲入了火海。他用熱血和生命奏響了一曲感人至深的英雄贊歌,展現了一個普通教師的崇高境界;他用行動詮釋了師德的偉大,弘揚了當代人民教師的崇高風范和優秀品格。
尼亞孜·尤努斯:平凡教師 讀懂感動
新疆輪臺縣哈爾巴克鄉九年一貫制學校原校長
【主要事跡】
這些年來,尼亞孜·尤努斯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來到學校后,都要在校園里轉上一圈。這一天,盡管感覺到心臟又不大舒服,但為了不耽誤工作,他沒有向任何人提起。然而,沒有想到的是,這次他沒有挺過去……
7年前,尼亞孜·尤努斯從縣教育局調往哈爾巴克鄉擔任校長。尼亞孜對同事說,農村雖然沒有縣城繁華,卻是干事業的地方。
3年來,在尼亞孜·尤努斯的帶領下,這個曾經落后的學校先后榮獲巴州“兩基”工作先進單位、德育達標校、民族團結先進單位、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等10多項榮譽。
【頒獎辭】
如果能不勞累,他不會積勞成疾;如果稍作休息,他不會倒在工作崗位。但他的工作風格就是如此:把學??吹帽燃疫€重要。尼亞孜·尤努斯,一名普通鄉村學校的校長,為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兢兢業業地耕耘,默默無聞地奉獻,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平凡讓人們感動,他的敬業讓人們尊敬。
谷超豪:勇攀高峰 筑起坐標
復旦大學教授
【主要事跡】
201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84歲的谷超豪院士從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手中接過了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大紅證書。
從微分幾何到偏微分方程再到數學物理,每當開辟出一個新領域,作出新貢獻后,谷超豪都會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鼓勵學生勇攀這一領域的高峰,而他自己又去另一個新領域披荊斬棘。正是這種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他為國家先后培養了9名院士,造就了一支涉及多個研究分支、充滿活力的高水平的數學科研隊伍。
【頒獎辭】
他是一位始終走在科學研究最前沿的卓越數學家,從微分幾何到偏微分方程再到數學物理,一次次挑戰著嶄新的領域,一次次詮釋著創新的意義。他還是一位受人敬仰的人民教師,從培養普通的大學生到碩士生、博士生再到院士,60多年始終默默地甘為人梯。84歲的谷超豪,用科研與教學筑起了他的“人生坐標”,用嚴謹和灑脫展現了他的師者風范。
汪金權:安守清貧 托起希望
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第四中學教師
【主要事跡】
汪金權出生在大別山腳下的一個農民家庭。1987年,作為解放后村子里第一個大學生,汪金權從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被分配到家鄉最好的中學——黃岡中學任教。一年后,他主動申請從黃岡中學調到地處偏遠農村的蘄春四中,從此堅守在山區的講臺上。
20多年來,汪金權恪盡職守,教書育人,任勞任怨,并拿出自己大部分工資,幫助無數貧困學子圓了求學夢,自己卻安守清貧,淡泊名利。他說:“我永遠是一座橋,能讓學生踏著我的身軀走向希望的彼岸,我就心滿意足了?!?/p>
【頒獎辭】
他只有一個愿望:用一生做一個好老師。為了這個愿望,他放棄了重點中學的崗位,選擇了一所山區學校的講臺。22年,從滿頭青絲到斑斑白發,他對自己的選擇從未后悔;22年,從結出碩果到收獲尊重,他依然安守清貧、淡泊名利。他用身軀搭起一座橋,讓學生走向了希望的彼岸;他用精神鑄起一座碑,讓人們看到了山區教師的價值所在。
趙小亭:支教絕唱 激蕩青春
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學生
【主要事跡】
2010年7月12日,趙小亭和學院的18名同學一起奔赴貴州省貴定縣馬場河鄉中心小學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支教。7月21日,在穿越崎嶇山路的途中,趙小亭被滾落的山石擊中頭部,不幸當場遇難,將青春和微笑永遠留在了苗嶺深處。此前兩個月,趙小亭剛剛過完20歲的生日。
短短10天的暑期實踐經歷,趙小亭用愛心和奉獻,給山里的孩子帶來了知識與快樂,讓這個偏僻山村的父老鄉親心懷感念;短短20年的花季年華,趙小亭像馬場河鄉四處可見的向日葵一樣,平凡而美麗,給人們帶來美好和希望。
8月1日,教育部追授趙小亭“全國無私奉獻優秀大學生”榮譽稱號。
【頒獎辭】
她用有限的生命,詮釋著無限的人生;她把青春的芬芳,定格在連綿的群山。孩子們記住了一位永遠年輕的老師,也懂得了“志愿者”的深刻含義。趙小亭,一名把生命奉獻給山區的支教大學生,以行動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社會擔當,以青春譜寫了一首愛心之歌。
郭秦:扶貧濟困 示范愛心
江蘇省張家港市暨陽高級中學學生
【主要事跡】
寫作—投稿—稿費或獎金——捐出去,似乎成了郭秦的行為定勢。一個學生,義無反顧地把同一件事堅持做了9年。
郭秦是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小學二年級時,郭秦創作的童話第一次獲得征文競賽一等獎,她把200元獎金捐給了張家港市兒童福利院的孤兒。從那一刻起,郭秦開始踏上了扶貧濟困、助人為樂的愛心之旅。
雖然媽媽目前下崗在打零工,家庭并不富裕,但9年來,郭秦扶貧濟困、助人為樂220多件次,向貧困山區、災區、貧困學生和慈善機構等捐贈稿費、獎金、書款12萬余元。幫助更多的需要幫助的人,成了郭秦熱愛、勤奮寫作的動力。
【頒獎辭】
她雖是一名初中生,卻已有9年扶危濟困的經歷;她是個十分儉樸的女孩,卻常常慷慨解囊。她靠捐出自己文學創作的獎金和稿費,讓更多的人獲得了幫助。郭秦,她的平凡舉動,獲得了慈善公益領域最高獎勵;她的純潔童心,為人們奉獻社會作出了“愛心示范”。
普瓊:堅守禁區 書寫圣潔
西藏自治區仲巴縣仁多鄉完全小學教師
【主要事跡】
青藏高原海拔5000多米處有一個仁多鄉,這是西藏海拔第二高的鄉鎮,素有“生命禁區的禁區”之稱。在這里,有一名34歲的年輕小學校長——普瓊,帶著11名教師,為了227名藏族孩子,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堅守在“生命禁區”的講臺上。
“仁多鄉雖然條件艱苦,但既然選擇了教育,就要對得起這里的孩子?!边@就是普瓊決定留下來的樸實想法。從此,普瓊將他生活的一切和學校、學生緊緊地連接在一起。課間,他和學生們一起唱歌、打球、做游戲;夜里,他在學生宿舍查鋪,輕輕地給孩子們掖好踢掉的被子;學校放假,他親手將最后一個學生送走,自己守著空蕩蕩的校園不離開。
【頒獎辭】
沒有驚天的行動,只有平凡與堅守;沒有豪邁的言語,只有對藏族孩子的承諾。普瓊,一名34歲的年輕小學校長,帶領11名教師在海拔5000多米的“生命禁區”默默地堅守,把愛播撒在227名藏族孩子的心里,也把“人民教師”四個大字寫在圣潔的雪域高原。
蒲邦順:興農樣本 開辟新路
貴州省貴陽市白云區興農中學校長
【主要事跡】
為農民辦一所上得起的學校是蒲邦順的夙愿,更是蒲邦順的目標。于是,53歲的蒲邦順毅然辭職,湊了3000元做啟動經費,聯系了幾個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一起辦學。學校取名“興農中學”,公開宣稱為農民子弟服務,實施從農村打開缺口的戰略。學校點燃了農村孩子心中的希望。
1996年前,興農中學把精力集中在中考上,吸引了大量的農村孩子入學,學校很快聲名鵲起。1996年后,隨著改革開放、農村經濟的發展,蒲邦順辦學的思路從農村轉向整個教育市場。
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苦心經營,興農中學由一個農家小院式的民辦學校發展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民辦完全中學。
【頒獎辭】
他癡情于教育,更癡情農民的孩子。他53歲毅然辭職,辦起了“興農中學”。17年的艱苦奮斗和不斷探索,他把農民的孩子送上了成才之路。蒲邦順,他以執著走出了一條民辦教育發展之路;他以人生奮斗不止的精神,為新世紀教育工作者奏響了新的樂章。
雷慶瑤:折翼天使 印證自強
四川樂山師范學院學生
【主要事跡】
3歲那年,為了去撿一只落在變壓器上的紙飛機,她永遠失去了雙臂;16歲時,因為主演勵志電影《隱形的翅膀》,她被譽為“折翼天使”并獲獎;2008年,進入四川省樂山師范學院,成為一名大學生;2010年走上創業路,被評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目前,作為一家文化公司總經理,雷慶瑤的重點工作之一便是被邀請到全國各地的學校、單位講述自己自強不息的經歷,演唱勵志歌曲以及放映她16歲時拍攝的勵志電影。
雷慶瑤日子過得很忙碌,但她出現在眾人面前時從來都是精力充沛。
【頒獎辭】
3歲那年,為了去撿一只落在變壓器上的紙飛機,她永遠失去了雙臂;16歲時,因為主演勵志電影《隱形的翅膀》,她被譽為“折翼天使”;2008年,她進入樂山師范學院成為一名大學生……雷慶瑤,21歲的四川女孩,用她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永不服輸的勇氣,在她青春的道路上昂首前行,抒寫著靚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