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
根據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辦公室的安排,《概論》課題組最近對教材又進行了一次修改。這次修改,一是按照中央要求,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改名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二是適應課程名稱的變化并吸收了有關專家對《概論》2008年2月第2版的修改意見和建議。
下面,我們將各章所作的修改作一簡要說明(各章所注頁數都以高等教育出版社本教材2008年2月第2版為參照),以供各位任課教師研究和參考:
第一章:
第2頁第9行,將“緣于中國革命進程中正反兩個方面的實踐經驗”,改為“源于對中國革命進程中正反兩個方面的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
第2頁倒數第2行,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改為“馬克思主義”。
第4頁倒數第2行前面加寫了一個自然段:“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經驗很好地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來指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另一方面又要把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經驗加以馬克思主義的提煉和升華?!?/p>
第6頁倒數第6行在“面對著不同的歷史任務”后面加寫“具有不同的具體內容”。
第18頁第12行“‘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之前加寫“毛澤東的一生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在他的領導下,我國的革命和建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但是,他在晚年又犯有嚴重的錯誤,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曾經遭受過嚴重挫折?!?/p>
第二章:
第39頁第10行,將“在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并沒有真正解決”這一段話改寫為:“不過在1957年下半年以后,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被不同程度地偏離了。雖然在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毛澤東曾在發現‘大躍進’的錯誤并加以糾正時,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把實事求是的精神恢復起來;強調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而且只有實踐的檢驗,才能證明其是否反映了客觀外界的規律。但是,黨在實際工作中偏離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問題并沒有真正解決,以至于發生了長達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p>
第三章:
第66頁倒數第1行,在“應有之義”之后加了一段話:“官僚資本主義是依靠帝國主義、勾結封建勢力、利用國家政權力量發展起來的買辦的封建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反對官僚資本主義并非因為它是資本主義,而是因為這種資本主義同外國帝國主義、本國地主階級和舊式富農密切結合著,是一種買辦的封建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和對民族資本主義的巧取豪奪,嚴重地束縛了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此是中國革命的對象。”
第四章:
第80頁第6行,刪去了“這條總路線是照耀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各項工作離開它就要犯右傾或‘左’傾的錯誤”這句話。
第五章:
第97頁倒數第2行,將“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改為“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包括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云等”。
第110頁,在最后一個自然段加寫了“發展的優勢蘊藏于知識和科技之中”、“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等幾個要點。
第六章:
第114頁第12行,將“但對作為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改為“但對后來列寧稱之為社會主義社會的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
第117頁,在第6行之后加寫了一個自然段:“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指出,經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都發生了意義深遠的重大變化,但我國仍然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這段話原本是放在第119頁第2個自然段中間的,這次修改將其移到此處。
第119頁第2個自然段,具體展開了十七大報告中關于我國在新世紀新階段發展呈現的八個階段性特征。同時將原先放在這里的十七大報告中講“兩個沒有變”的那段話移到了第一節第一目,作為倒數第二個自然段。
第135頁第9行,將“宏偉目標的要求”改為“宏偉目標的精神”。
第七章:
第138頁倒數第11行,將“鄧小平區分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與具體制度,認為基本制度如公有制、按勞分配”改為“鄧小平區分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與具體體制機制,認為基本制度如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的主體地位”。
第146頁第3行,將“實行對外開放也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需要”改為“實行對外開放也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吸收人類文明成果,建設優于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的需要”。
第147頁最后一段,將2006年我國對外開放方面的各種數據改為2007年的數據。
第八章:
第160頁第2自然段的最后加寫了一句話:“因為到那個時候,仍然會存在多種不同水平的生產力,需要有與之適應的不同類型的所有制形式。”
第172頁第8行,在這一自然段的最后加寫了一句話:“這是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第九章:
第193頁第16行,將“在國家機構體系中,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統一行使國家權力”,改為“在國家機構體系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統一行使國家權力”。
第195頁第1行,將“從新中國成立至1954年首屆全國人大召開的5年期間,人民政協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改為“首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第195頁第三個自然段,加寫了一個要點:“團結和民主是人民政協的兩大主題”;將“政治協商就是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及各方面的代表人士,在共同遵守憲法和基本路線的基礎上,就有關國家事務和地方事務的重大問題,進行各種形式的充分討論,集中各方面提出的正確意見,采取協商一致的原則,解決問題?!备臑椤罢螀f商是對國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進行協商和就決策執行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在這一自然段的中間,加寫了反映人民政協成立以來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的一段話:“人民政協成立以來,堅持貫徹中共中央關于人民政協工作的方針政策,始終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旗幟,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切實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自覺服從和服務于國家大局,廣泛團結海內外一切熱愛祖國的中華兒女,在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和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必須大力加強人民政協工作,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的作用。”
第196頁第15行,在“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不是在野黨,更不是反對黨?!敝蠹訉懥艘痪湓挘骸肮伯a黨領導、多黨派合作,共產黨執政、多黨派參政,這是我國政黨制度的顯著特征?!?/p>
第197頁第4行,在這句話的最后加寫了一句:“體現了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歷史因素與現實因素的統一”。
第198頁第4行,在這一段的最后加寫了一句話:“此外,還建立了1173個民族鄉,作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補充?!?/p>
第十章:
第222頁第16行,加寫了“抗震救災精神”。
第十一章:
第238頁倒數第14行,將“進一步充實創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改為“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第十二章:
第266—267頁,將“新世紀新階段的對臺方針政策”重新改寫,從六個方面展開了黨和胡錦濤總書記關于新形勢下對臺工作的思路:第一,提出“臺獨”分裂活動違背了中華民族維護國家統一的堅強意志,是沒有出路和注定要失敗的。第二,提出兩岸關系現狀的定義,豐富了一個中國原則的內涵。第三,提出構建和平穩定發展的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理應成為兩岸關系發展的主題。第四,強調和平統一工作要體現以民為本、為民謀利。第五,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將中央對臺方針政策法律化。第六,兩岸雙方應當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
第269頁,增加了一個思考題:“5.新形勢下如何努力實現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
第十三章:
第275頁倒數第9行,刪去了“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的全球化”。
第277頁倒數第9行,在“中國決不做損人利己、以鄰為壑的事情”之前加寫了一段話:“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善于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把握發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國際環境?!?/p>
第281頁第12行,將“確立黨際關系‘四項原則’”,改為“確立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的黨際關系‘四項原則’”。
第286頁,增加了一個閱讀書目:“6.胡錦濤:《堅持改革開放 推進合作共贏——在博鰲亞洲論壇200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演講》,《人民日報》2008年4月13日。”
第十四章:
第301—302頁,對“建立鞏固的國防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這一目進行了改寫。在這個目的導語中強調,富國和強軍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兩大基石;新時期的軍隊建設和國防建設,必須把科學發展觀作為重要指導方針,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出發,大力加強。對于“按照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相統一的原則加強軍隊全面建設”這一要點下按照三個要點進行了改寫:第一,革命化是軍隊建設的政治方向。第二,現代化是軍隊建設的中心任務。第三,正規化是軍隊建設的基礎。
第305—306頁,對“新世紀新階段人民軍隊的歷史使命”這一目按照四個方面進行了改寫:第一,為黨鞏固執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證。第二,為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第三,為維護國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第四,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第306—308頁,對“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這一目按照五個方面進行了改寫:第一,按照信息化的要求,積極創新發展軍事理論。第二,大力實施人才戰略工程,培養高素質新型人才。第三,繼續對我軍的體制編制進行改革,使之更趨合理。第四,圍繞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目標,加快機械化和信息化復合發展。第五,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
第十五章:
第310頁倒數第9行,在這一自然段的最后加寫:“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p>
第320頁第1行,在“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之后加寫了一句話:“黨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設同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一起確定為黨的建設的基本任務?!?/p>
第322頁,將第三節的標題改為“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第323頁倒數第16—13行,將“形勢在發展……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這一段話改寫為:“黨的十七大強調,黨要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自身建設,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這是黨深刻把握時代條件變化、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黨的建設狀況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戰略任務,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的根本要求。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p>
第323—324頁,對原先講的三點按照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的意義的角度進行了改寫:第一,當今世界廣泛而深刻的變化,要求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要求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第三,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要求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
第327頁,增加了一個閱讀書目:“8.胡錦濤:《在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08年7月1日?!?/p>
第328頁,增加了一個思考題:“6.如何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除了上述各章修改要點外,還有個別文字上的修改和少量版式上的調整,這里不再贅述。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材編寫課題組
2008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