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學就是建文化,辦學校就是辦氛圍,做教育就是以文化人。校園文化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和血脈,是學校的精髓和靈魂,是構成辦學實力、活力和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同時又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一般要經歷一個逐步完善、定性和深化的過程。一所優秀高校的校園文化一般需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斷沉淀、積累、提煉。而對于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來說,由中職升高職辦學不到5年,歷史短暫,文化底蘊薄弱,再加上“四校文化”的融合,“量身定做”確立起適合學院自身發展的校園文化,顯得更加迫切。雖然我院近二年硬件設施建設的任務還很重,但決不能因校園文化建設短時間內不易見效而被忽略,在進行高職院校建設的最初階段,如果沒有文化建設的參與,一方面學校的建設就背離了教育規律,使建設的努力走向了規律要求的相反方向;另一方面,學校建設的最初階段,如果沒有或缺少文化建設的并存,會造成高職院校建設的文化荒漠和先天不足,后天彌補將花費成倍的代價,且無法實現最佳效果。再者,缺少“文化”的大學,不是真正的大學,沒有一種能為大家認同、接受的文化引領的大學,必然是一盤散沙,毫無凝聚力、戰斗力。
正是基于這種認識,學院黨委、行政非常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從2006年起,我們就認真思考和實踐這個問題,并作為學院黨委、行政的一項課題來做,我們的體會是:自覺地、嚴肅認真地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學習中實踐,從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提煉。經過3年的實踐和探索,在2009年已初步見成效,借這次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圍繞“學院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研究校園文化建設問題,把近3年來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結合起來,并把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貫穿始終,使整體規劃的實施既立足現實、講究效果,又避免搞形式主義和短期行為,成熟一項,建設一項,發展一項,鞏固一項。由學院領導、中層干部、一線教師組成專門隊伍,進行規劃論證,由“認識”到“落實”,抓“過程”促“成果”,認真謀劃,準確定位,扎實推進,逐漸彰顯學院校園文化的特色內涵。
整體規劃,分步實施
我們在學習實踐活動中,以校園文化建設為突破口,堅持“繼承創新性,建設前瞻性,發展持續性”的原則,積極探索創新,從導入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即企業識別系統)戰略入手,借鑒企業形象戰略從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3個層面對學院校園文化建設進行整體規劃與建設,建立起學院識別系統CIS(College Identity System),目的是通過CIS的實施,將學院的辦學理念與精神文化,運用整體傳達系統(特別是視覺傳達系統)將訊息傳達給學院內部和社會公眾,使他們對學院產生一致的價值認同感和凝聚力。
一是規劃建設理念識別系統MI(Mind Identity)
MI是指學院辦學的指導思想,即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導下具體的個性化的東西,體現辦學理想、治學觀念、價值理念和道德體系,是校訓、校風、教風、學風和學院精神,以及辦學宗旨、培養目標、質量建設、辦學特色、信條格言等的統一化,它對內具有凝心聚力、激發活力,對外具有爭取社會公眾認同感和感召力的作用。我們集聚全院師生員工智慧之大成,進行了總體總結與提煉,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德能并重,知行合一”的辦學理念,在此基礎上將“善德志和,精工鑄藝”定為校訓,由此而倡導的“尚德慧能”的校風、“精藝垂范”的教風、“崇學竣技”的學風正在逐步沁入師生的血液。以傳承“以事業凝聚人心”干事創業的光榮傳統。從學院辦學理念的確定到教育篇、教師篇、學生篇、領導篇的形成,始終體現了文化興院,特色建院的主旋律,有力地推動了學院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
二是規劃建設行為識別系統BI(Behavior Identity)
BI是指為實現辦學理念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是學院理念的行為表現方式。包括規章制度的制定、師生員工行為的培訓、各類教育教學活動的策劃、舉行等。它對內具有規范行為,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對外具有形象吸引,展示宣傳的作用。堅持以法規為指導,以實際為需求,以管用為原則,加快建立健全一整套切合實際的學校管理制度體系。主要體現在依法治校、民主治校、規章治校3個層面,從德育工作、校園文明建設、人才培養工作和教學、管理、服務等方面的制度規定及措施規程進行全面、細致的修、改、立、廢工作。
三是規劃建設視覺識別系統VI(Vision Identity)
VI是指把學院的理念、精神、價值觀通過靜態的、具體的視覺形象外化,形成鮮明的對比,使社會公眾一目了然,產生認同感,包括學院的標志、圖案、色彩、字體等。學院組織藝術設計系的教師和部分管理人員,自己動手設計制作完成了學院視覺識別系統,規定了學院標志、標準色、標準字和輔助圖形及其標準組合。制定了學院視覺元素的應用規范,編印下發了視覺識別系統標志手冊,師生共同設計制作、施工建設了校史館、文化藝術長廊、修讀點和校園景觀。既鍛煉了師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又檢驗了教師的教學成果,真正實現了教學做一體。
通過CIS的實施,加強學院規范化建設,在規范化建設過程中不斷沉淀學院特色。
明確育人目標,實施育人工程
我們一直把文化育人、文化興院作為工作的著力點,提出了“樹型”文化育人目標,規劃實施文化建設九大工程。
一是確立“樹型”文化育人目標
根據樹的自然生長環境條件,結合高職人才成長特點,積極探索,逐步形成了“樹型”文化育人目標。把“大樹”“生長”的本領、“昂首”的能力、“高聳”的機會、“挺拔”的志向、“秀美”的潛能作為辦學者的責任,把適應社會,長成參天大樹作為實現培養目標、履行辦學責任的途徑,以“健壯”為前提,以“成長”為根本,以“成才”為己任,抓好學院的人才培養工作。只有土壤肥沃,樹根才能扎實;只有“肥水”充足,大樹才能健壯;只有“陽光”普照,樹葉才能茂盛;只有樹枝粗壯,“果實”才能飽滿;只有“大樹”豐盈,神采才能飛揚,使之成為抗風、阻險、提質、共榮的有用之材。
要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在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這片苗圃里學習和生活,離不開企業、行業這片沃土,要深深地扎根在這片沃土里,首先要學到基本的生存能力,即掌握知識、技能;其次要學到基本的發展能力:既要有學會學習、學會工作的方法能力,也要有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的社會能力,為成為一個合格的“職業人”扎根、開花、修煉、結果,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下,為走上社會成為一個“社會人”做好準備。
二是實施學院文化建設九大工程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將歷史傳統文化、地域特有文化、職業特性文化和企業特色文化導入滲透其中,整體推進,重點突破,構筑特色,不斷整合文化資源,組織實施了形象策劃、文化載體、師德育成、文明養成、精品勵志、特色培育、境界提升、制度建設、平安和諧九大文化建設工程。具體為:
1.實施“形象策劃”工程,樹立品牌意識。學院以品牌立院為形象策劃理念,對學院整體形象進行策劃,確定三大識別系統:理念識別系統MIS,行為識別系統BIS和視覺識別系統VIS。將“善德志和,精工鑄藝”定為校訓,形成尚德慧能的校風、精藝垂范的教風、崇學竣技的學風和“敢于人先,追求卓越”的學院精神,傳承“以事業凝聚人心”干事創業的光榮傳統。在全院師生員工中廣泛開展院歌征集活動,全方位展示學院的辦學理念,努力提升學院的文化品位。
2.實施“文化載體”工程,擴大知名度。建立健全“兩站、一報、一臺、六中心”,發揮院報
[1] [2] [3] [4] [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