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這個愛情意識與行為迅速發展起來的階段,由于學生自我尚未成熟,此時面對兩性關系,他們常常無從判斷自己要什么,什么樣的人適合自己。
當莘莘學子告別緊張而青澀的中學時代,懷著對新生活的浪漫憧憬,走進生機勃勃的大學校園,戀愛不再是過去遮遮掩掩的“地下工作”,而是轟轟烈烈的青春體驗。
然而,經歷愛情,并非只有浪漫與幸福,迷惑、傷痛甚至悔恨也往往隨之而來。當下,面對拜金、開放的多元婚戀觀的沖擊,面對年輕帶來的激情與沖動的誘惑,大學生不可避免地對愛懷有困惑。
什么是真愛?應該如何看待性?怎樣才能擁有無悔的愛情?如何在愛情中收獲成長?大學是學生學習獨立生活和充分發展自我的重要階段,在大學中經歷愛情是成長的一部分。既然愛是人一生的功課,對于大學生來說,愛情無疑是一門人生大課。怎樣幫助他們修好這門課?這是一道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解答的命題。
當青春面臨愛之惑
和許多女生一樣,北大的陶靜喜歡與宿舍的姐妹們在“臥談會”上討論愛情。陶靜喜歡看韓劇,雖然總是被嘲笑看的東西“沒有營養”,但她就是喜歡把愛情表現得極純粹、美好的韓劇。室友曉晴欣賞美劇《欲望都市》傳遞的愛情觀,“女人就是應該對愛和性灑脫點,那才是女性真正解放的標志”。小彭的爸爸媽媽在她上初中時離婚了,所以她總是鄙夷地說愛情和婚姻都不可靠。小秦來自農村,有個和自己青梅竹馬的男朋友,對愛情的想象樸素而實際。
在你一言我一語的碰撞中,姐妹們逐漸展開了自己的愛情軌跡。曉晴搬出宿舍與男友同居。曾懷疑愛情的小彭卻出人意料地轟轟烈烈愛了一場,但失戀后好像再也無法走出傷痛。小秦和青梅竹馬的男朋友分手了,后來找的男友很有錢。陶靜也談了一場純純的校園戀愛,可是交往越久,爭吵越多,激情沒了,煩惱多了,她感到愛情令她失望。
陶靜總能聽到同學、朋友的各種愛情困惑:“這世界上還有真愛嗎?”“我為什么在戀愛中迷失了自己?”“我那么愛她,她怎能離開我?”“我們畢業了,不在一個城市工作,應該分手嗎?”“我們真的相愛,可以發生性關系嗎?”與此同時,各種影視作品關于愛情的展現越來越多元,她對愛情更加迷惑了。
2007年,陶靜驚喜地發現并選擇了一門叫做生活教育的課程。你想獲得更幸福的人生嗎?讓我們一起“學會生活學會愛”!這樣的課程介紹語讓陶靜覺得很誘人。教學生如何看待愛情、婚姻、性是這門課程的重要內容,這讓陶靜尤其感興趣。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田玲當時是這門課程的負責教師。該課程隸屬于中國紅十字會心靈陽光工程下的LE生活教育項目,由田玲于2006年首次引入北大本科常規課程,如今已被北京近十所高校推廣。
田玲的大學生活在北大度過,那時,她和同學就有很多關于自我、友誼、愛情方面的困惑。留北大任教后做了多年班主任,經常有學生向她傾訴愛情的煩惱。在她看來,陶靜有這樣的苦惱很正常,她的困惑還沒有對自己的生活造成較大影響,“實際上,一些大學生因此產生的困擾更多,他們因在失戀、性、背叛等愛情問題上遇到的挫折,產生了各種心理問題,性格與人生發展也受到了負面影響,甚至有學生選擇自殺。”
“那些天之驕子可以從容面對考卷,并獲得很高的分數,可心靈的困惑常常伴隨著他們,他們為什么沒有幸福的能力?”這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田玲。
“大學是學生學習獨立生活和充分發展自我的重要時段,在大學中經歷愛情是成長的一部分。只是,青春的激情、沖動、懵懂有時也會讓人留下永遠的悔恨。而當青春面臨這些困惑的時候,雖然沒有人能簡單地給出對錯的結論,但是,應該有人給學生基本的引導?!碧锪嵴f。
“這種引導首先應該來自父母。然而,文化的禁忌、傳統的力量、父母的無知等原因造成了家庭婚戀教育的空白。”田玲認為,父輩們沒有機會接受相關的教育,兒女們如今也無從獲得相關的指導。
“父輩們成長的單純環境已經消失,當今的年輕人所面臨的情感難題是父輩們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的?!碧锪嵴f。
“父母甚至給子女帶來了關于愛的負面影響。一些學生來自破碎家庭,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過真正的愛,甚至受過‘愛’的傷害,對愛的理解很偏激。”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的宋映泉說。他是繼田玲之后負責這門課程的志愿者教師。十多年前在中國青年報“青春熱線”當心理咨詢志愿者的經歷,讓從事教育財政研究的他,十分關注大學生心靈的成長與健康。在他看來,良好的性與愛的教育是全人教育、人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我們只研究在教育中如何投錢,而忽略了受教育者的心靈;如果我們只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不關心他們的情感世界;如果我們用大量資源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心靈混沌、不懂得真愛、缺乏建立美滿婚姻和幸福家庭的能力,那么,從教育經濟學投入-產出的角度看,這樣的教育投資在一定意義上是失敗的?!彼f,“然而在我國現有的課程體系中,關于性與愛的課程不多;從人生、從心靈和靈魂的高度來看性與愛的課程更是少而又少?!?/p>
王琪是該項目的中國講師及國外專家翻譯,曾經到上百個大學作過婚戀主題講座。接觸大量大學生后,她發現,中國的婚戀教育幾乎是由社會自發完成的,愛情文化的塑造大都離不開無處不在的媒體?!绊n劇與臺灣偶像劇傳遞的王子與公主式的愛情夢想,美劇傳遞的開放的性態度,以及各種電視節目尤其是當下盛行的相親節目,對當代青年人的愛情觀有著深刻的影響。青年人對影視作品中愛情文化的學習已經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而這種社會教育往往是片面、偏頗的。”
因此,在不理想的婚戀教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大學生,雖然部分人已經較好、自發地完成了關于婚戀的自我教育,但在大學這個愛情意識與行為迅速發展起來的階段,仍有一部分學生處于“心理早戀”,亟需引導。我們應該為他們提供補上這一課的可能。”田玲說。
給學生一把鑰匙
“無法區分愛與被愛,更多地期待他人愛自己,而很少想自己如何愛他人;更多期待他人對自己負責,而較少想自己如何對自己負責和對他人負責。以這樣的思維方式進入婚戀關系,多半會以痛苦結束?!痹谔锪峥磥?,這是很多人的通病。
小玲是個美麗的女孩子,從上初中起,就有很多追求者。她習慣了被男孩子追逐的感覺,好像別人對她的好都理所當然。慎重地選擇了男友后,她發覺對方沒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完美,相處久了,她還覺得男友對她的關心不夠,沒有從前喜歡傾聽,甚至還會和她發脾氣。她很疑惑:這份感情是不是走到了盡頭?
“我遇到過很多這樣的學生,兩個人對對方的期望值都特別高,一旦發生摩擦,都覺得對方不對,沒有人肯讓步,往往造成愛情中的苦惱與遺憾。其根源就是人們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只能在傷害中學習成長?!蓖蹒髡f。
林帥曾經是北京大學法學院學生,他選擇這門課時,剛剛和女友分手?!八俏业耐瑢W,我們曾經有過美好的時光。大三時,我們的矛盾變得突出,但我們從不爭吵,只是不斷累積著對彼此的不滿。后來,我們選擇了分手。分手后,我發覺自己真的很難過,校園的每個角落似乎都能讓我想起兩個人曾經的甜蜜?!绷謳浾f,“那段時間,我總是試圖尋找愛情失敗的原因,但是我找不到?!?/p>
“一些大學生應付考試的能力相當高超,然而這絕不代表他們為人處世的能力同樣出色。我在學校里接觸過很多這樣的學生,學習成績優異,可他們的心理年齡很小,自我概念十分模糊,自我界限與自尊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在自我沒有發展成熟的情況下就面對兩性關系,常常使他們無從判斷自己要什么,什么樣的人適合自己。這也是當今大學生在戀愛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田玲說。
“生活教育課程中的很多環節就是根據大學生存在的這些問題而設計的?!蓖蹒髡f。
“猜謎游戲”——你了解異性嗎?在生活教育的課堂上,這個環節讓很多學生都感到有趣。
游戲開始時,學生按性別被分為四五個小組。老師向學生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男生,你將來想找什么樣的妻子;女生,你將來想找什么樣的丈夫?第二個問題是,男生,你們猜女生將來想找什么樣的丈夫;女生,你們猜男生將來想找什么樣的妻子?
“溫柔,善良,漂亮,孝敬父母,小鳥依人,下得廚房、上得廳堂……”這是男生對未來妻子的期望?!案叽?,帥氣,負責,孝敬父母,體貼,關愛……”這是女生對未來丈夫的期望。
當男女生看到對方討論出的答案時,他們發現有些答案是自己從未想過的。例如,很多女生列出希望對方“能幫助自己做家務、會享受生活、不夸口、干凈、有主見”;男生列出希望對方“負責、健康、自主、樂觀、不無聊、欣賞他”。
“這些我從沒有想到過!”“他們怎么還要求這個!”男女生議論紛紛。
“年輕人一旦進入戀愛,總以為自己與異性的期望值和時間表是一致的,但實際上男女對異性的期望很多時候非常不同?!蓖蹒鹘忉屩@個游戲的初衷?!拔覀兿敫嬖V學生的是,戀愛和婚姻最重要的是‘成為合適的人’,而不是簡單的‘找到合適的人’。如果一個人能按照異性對未來伴侶的期望值提高自己,那么將來就更容易吸引那些合適的人,更容易預備好進入戀愛和婚姻?!?/p>
“無法擁有成熟的人格與自我,那么每種愛的嘗試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自制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田玲說,“所以,我們希望學生擁有愛的能力。”
帶著對愛情失敗原因的疑惑走進這門課程的林帥,如今已出國攻讀博士學位。他坦言,雖然這門課上的很多具體內容他不記得了,但他清楚地記得自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系統地分析自我,思考自己想要的愛情和生活?!斑@門課就像一把鑰匙,讓我打開我自己?!绷謳浾f,“成為適合的自己,是我一生的追求?!?/p>
性是權利也是責任
小塤是一個被很多人羨慕的女生:擁有不錯的家庭,接受著最好的教育,高考時以全省第十名的成績考入北大。然而,一段沒有處理好的感情讓她一度感到遺失了所有的驕傲。她在給田玲的信中這樣寫道:
雖然爸爸媽媽不贊成我在大學談戀愛,但我還是和他相戀了,那種甜蜜比考上北大的感覺還幸福。我總是很難拒絕我的男朋友,剛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發生了性關系。兩個月后,我懷孕了,那是我的家庭和我的尊嚴無法接受的事實。
周末時,我瞞著男友坐火車顛簸一晚回到了家鄉,無錢做無痛手術的我躺在手術臺上恣意流淚,那種罪惡感和疼痛成為我現在不敢回憶的劫難。10個月后,我被查出患有嚴重的婦科疾病,直到這時,我的男友才得知此事。
在長期的治療期間,承受著可能無法再有孩子的壓力,我似乎喪失了從前的一切勇敢,變得脆弱而依賴。我以為男友會一直在我身邊,但我卻忽略了一個事實——他也是一個孩子??粗疑?,他感到了巨大的壓力,開始背著我和其他女生交往了。
我們吵架,分手,我吃下了60片安眠藥,被送到醫院搶救。之后我接受了學校的心理輔導,發現自己得了很嚴重的抑郁癥。雖然我現在已經好轉,但是卻很難從陰影中完全走出。身體的痛可以忍受,但心理的傷痛和對未來的恐懼讓我感到萬分折磨。
我之所以鼓起勇氣把這些事寫出來,是因為這樣的故事不僅發生在我身上,我身邊也有同學忍受著類似的痛苦。這種傷害是如此具有殺傷力,但這種痛只能自己去承受。大學,正是我們經歷這一切的地方,我們希望得到這方面的指導和幫助。
為了讓更多的同齡人遠離這種痛苦,小塤同意田玲將她的信公開發表。
田玲說,很多向她求助過的女生都會在類似事件發生后陷入深深的不安、自責,甚至恥辱感中,他們不僅要承受身體上的傷痛,還承受著社會文化帶給他們的壓力。“男生若無法正確處理這一問題,同樣會受到傷害?!碧锪峄貞?,在向他咨詢的男生中,一些學生因為不當性行為感染了疾病,一些學生承受著心靈的煎熬:一男生與自己的女友發生了性行為,導致女友懷孕并流產,事后,他非常痛苦,甚至想要自殺;一男生因無法接受女友與他人發生過性關系而身心煎熬,長時間難以走出陰影,多次企圖自殺……
“就像數學中數軸正負兩極的無限性一樣,在性問題上也同時存在著無限好和無限差的可能性,在我們追求性的美好時,也需要學習如何減少其苦難的可能性?!碧锪嵴f,“只是,性教育雖然早已被教育者提出,但是在實際中教育效果不容樂觀。”
2009年2月,中山大學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中心在對中山大學廣州南校區和珠海校區的在校本科生獲取性知識途徑進行調查中,數據顯示,排第一位的是媒體,排第二位的是教育書籍,排第三位的是朋友或同學,排第四位的是色情書刊或光盤,排第五位的是父母,最后一位才是老師。
“可見,大學生性教育主要是由媒體完成的。然而,當今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給青少年傳遞的信息具有片面性,這令人遺憾?!蓖蹒髡f。
“性是什么?性的功能是什么?性的目的是什么?性與愛是什么關系?許多學生以為自己懂得了性,但事實上他們對性缺少正確的認識,也缺少深入系統的思考。我國的性教育已經缺失于起點了,在大學這個相對開放的環境中,在學生開始面對這一問題的時間段,應該補上這一課?!彼斡橙f。
首先是性知識的普及。王琪說,很多大學生對此雖然不是無知的,但往往了解并不全面。比如,他們也許知道如果發生性行為,需要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和避孕手段,但是他們并不知道沒有任何一種避孕手段是完全有效的。他們也許知道懷孕了可以做流產手術,但不了解做流產手術對身體的危害程度。更加需要正視的事實是,在中國的艾滋病增長人口中,患艾滋病的最主要原因已經由原來的血液傳播變為未加保護的異性間性行為,高危人群在18歲到35歲之間,大學生屬于這個高危群體。
性觀念上的引導更是一個棘手的課題。“當今大學生通常認為性和愛是自己的事情、是私人生活領域的事情,沒有什么原則,沒有什么對錯。愛無非是一種浪漫的感覺,只要兩情相悅,就可以自由地享受性的快樂。他們往往專注于自己生理、心理以及情感的需要,而缺少對性和錯亂兩性關系的社會后果及社會公共責任的深入思考?!彼斡橙f。
當今大學生接觸的各種媒體信息,似乎也都在為他們傳遞著這樣的思想。而在高校,很多情侶都發生了性關系的事實,甚至讓一些沒有這樣做的情侶成為“異類”。王琪說:“我們并不否認他們的權利和自由,可是,他們往往只看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應該有人鄭重地告訴他們:性也意味著責任?!?/p>
談及一些大學生對這種責任的認識缺失,王琪無法忘記一個令人痛心的故事。一個男生帶著女友到醫院墮胎,手術之后,那男生咬牙切齒地在走廊里對醫生吼:“總有一天我會殺了你,因為你殺了我兒子?!薄笆钦l殺了你們的孩子呀?是你自己,是不負責任的性行為!”王琪說,“有很多學生在事情未發生之時認為自己可以承但責任,可事情發生之后,他們才發現,那只是以為?!?/p>
“我們的課程,就是希望用恰當的方式把更全面真實的生活告訴學生。”
“同學們,作為美國人,我向你們道歉,因為你們看到的很多來自我們國家的影視作品都不是真實的美國生活。他們這樣演是因為表現‘性’可以賺錢?!盡ike夫婦來自美國,是這門課程的主講教師,他們總會在課堂上向學生強調,無論是《六人行》還是《欲望都市》,那都是“好萊塢”的美國,而不是真實的美國。
同時,在這門課上,教師從來都會肯定性美好的一面。“我們提醒學生合理享受性的同時,也必須防范不合理使用時的危害。我們鼓勵學生,在沒有進入婚姻的情況下,對待現在男朋友或女朋友的方式,應該是你希望自己未來的丈夫或妻子被別人對待的方式?!彼斡橙f。
宋映泉回憶,一位社會學系的女生課后給他寫電子郵件說:“老師,在聽您的課時,一開始我是有些反感的。心想在北大這么自由的地方,怎么還有這樣的保守主義者和禁欲主義者。但后來當我明白老師的目的是想讓我們在性的問題上學會用自己的智慧和頭腦做審慎的判斷和選擇,過‘省察過的人生’,我又覺得老師您說的好像是對的,因為我無從反對?!?/p>
“當然,學生有自己選擇的權利。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人告訴他們,性是一種責任,讓他們知道處理不當將產生的后果,并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王琪說。
愛是一生的功課
“你認為什么是人最重要的性器官?”宋映泉問。一些學生面紅耳赤。“你的心是你最重要的性器官。”宋映泉的回答讓一些學生陷入了沉思。
“老師,我們一定會結婚的,所以,發生性行為無可厚非?!?/p>
“可是你們為什么現在還沒有結婚?”
“因為我們還年輕,沒有畢業,還沒有工作、房子,沒有穩定下來……”
“這意味著你還沒有準備好承擔這份責任?!?/p>
在這門課的討論環節,老師們常常和學生有這樣的對話。王琪稱之為“挑戰”學生,或者迎接學生的“挑戰”?!耙驗閷Υ髮W生進行婚戀教育,知識性的普及是簡單的,但與大學生談論婚戀觀和性觀念并非易事,這也使得婚戀教育面臨著獨特的難點和挑戰?!蓖蹒髡f。
“一方面,父母對孩子婚戀觀念的影響已經持續多年,另一方面,一些不得不承認的社會現實加之社會上流行的婚戀和性的觀念對大學生的影響也是巨大的。也就是說,雖然大學生的婚戀觀不夠成熟,但大學生的婚戀觀已基本形成,這對教育者來說增加了難度?!碧锪嵴f,“難點還在于,與傳統教育不同,性與愛的教育既沒有權威的教育專著,似乎也沒有統一的教育思想?!?/p>
宋映泉強調,性與愛是密切相關的;性不只是性,在性的關系中其實體現了自我形象、自尊、責任、勇氣、尊重他人、包容、接納等等。換言之,真正的性必須體現愛??墒窃陉P于性與愛的后現代流行文化中,人們往往否認性的純潔與專一、否認愛的永恒與至上、否認愛與性的必然關系。在這個認為性愛沒有對錯的相對主義占主流的時代,讓大學生建立健康的對性、對愛、對婚姻的價值體系十分困難。
因而,“良好的性與愛的教育對教師有著很高的要求”,這是這門課程的參與者共同的感受。
在王琪看來,大學的愛情教育應該是一種現實和引導的教育,而不應該是一種灌輸和強制的教育,是讓大學生了解愛情問題本質及現實特點,而不是強加給大學生某種愛情理念并且要求他們做到。因此,教育者必須持有平等與謙虛的姿態。“沒有人可以為學生作決定。”王琪說,“我們只是幫助他們看到更加真實的生活,看到事物的多個層面,然后把選擇的機會留給學生自己。”
“人們向愛他們的人學習?!碧锪嵴f,“教師只有秉持一定的職業倫理,用關心、真誠與責任心,讓學生從老師的努力中感受到愛,學生才會真正感受到你希望他獲得更幸福的生活,才會發生積極的成長與改變。同時,教師必須成為一個與時俱進的終身學習者。”
“讓學生在學校教育中學習生活學習愛,是更觸碰教育本質的嘗試,這樣的教育值得推廣。但其復雜性以及對教育者的要求,決定了我們的一切嘗試只是開始。探索婚戀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彼斡橙f。
對于接受者來說,這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很多人都是在工作不順利、婚姻不幸福之后,才會思考我的人生到底應該是什么樣的,我要的到底是什么?!碧锪嵴f,“人生成長的各個階段形成了一個人今天的品質與性格,在適當的階段讓學生了解關于性與婚戀的適當內容,會規避一些傷害的發生,并形成更為健康的價值觀。因此,婚戀教育應該提前,大學已經是補救階段了?!?/p>
北京大學心理咨詢中心教師汪春花也是生活教育課程的指導教師,她認為,大學生的婚戀教育應該形成兩個層面的配合。一個層面是普及性指導,即讓大學生在課堂上或者講座中了解基本的婚戀常識;另一個層面是個別性的指導,為學生提供個體咨詢并配合婚戀課程。
王琪說,“我們并不苛求學生上過這門課后就會立刻發生改變,而是希望他們能開始思考人生,思考如何讓自我更成熟,讓生活更幸?!?/p>
學生們常常追問:“老師,您真的相信這世上有永恒的愛情嗎?您肯定我也能找到幸福的婚姻嗎?”有近40年婚齡的美國老師mike堅定地說:“只要你相信而且去尋找,你總會找到的,我和我的妻子凱瑟林就是見證。不過我們現在仍在學習愛的功課!”
“這樣的課程僅僅是一扇門,一個起點,沒有人站在愛與幸福的制高點?!碧锪嵴f,“愛是一生的功課。”
(文中大學生均為化名)
【小調查】
■戀愛現狀
38.6%的大學生表示正在談戀愛,60.2%的大學生表示沒有或者現在沒有談戀愛。
■戀愛目的
“尋找未來伴侶”36.4%
“體驗一次真正的愛情”31.5%
“內心空虛、擺脫壓抑感”12.3%
■對同居的認識
反對:20.5%
贊同:40.1%
表示要慎重:35.1%
(數據來源:“關于鄭州在校大學生婚戀觀”的調查。調查對象:鄭州大學、河南財經學院、河南農業大學、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鄭州商業高等??茖W校、中州大學6所高校大一至大四在校生,男女比例為2∶1?;厥沼行柧?9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