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學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上,幾組學生正在演示各自針對近期社會熱點話題制作的PPT,其中有一組學生制作的題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我爸是李剛”》的PPT及其現場講解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該組學生收集了大量關于“我爸是李剛”事件的評價,分析傳統文化中官本位思想對現實生活的影響。任課老師王彩芳首先肯定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的敏感性和收集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引導說,官本位思想的確與傳統文化有關,對現實生活的影響無處不在,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推進,官本位思想在逐漸淡化,如現在不少父母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不會特意引導孩子立志當官等。
這種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現實又讓學生全面參與的思政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難怪該院學生上思政課要提前去占前面的座位。在一份面向該院2009級學生的匿名問卷調查中,對思政課教學狀況“非常滿意”或“比較滿意”的比例達到了90.1%,92.4%的學生認為該課程十分重要,認為課程內容貼近實際的達92.3%,對教師綜合素質滿意的學生達91.6%。
教學內容大重組
該院2008年開始實施“大思政”教學改革,根據高職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特點,立足國家統編的思政教材,對思政課教學內容進行重組,構建若干內容上具有相對獨立性、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教學專題。如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分為“適應大學生活”、“人生觀和價值觀”、“職業道德和就業指導”、“法制教育和行為規范”等4個專題群和11個具體教學專題,并專門編寫了理論專題和實踐項目教學指導資料。每個教學專題都由貼近生活實際的案例和深入淺出的理論分析等內容組成,不同專業有不同的教學專題內容,如針對建工專業學生的“領會職業精神、培育職業道德”教學專題里,就特別增加了有關建筑質量安全的教學內容。
每個教學專題都有相應的實踐內容,是該院思政課的一大特色。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就包含社會調研、熱點PPT制作、一分鐘感言、演講辯論賽、主題班會、社會小實踐等實踐內容,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則安排了青年志愿者活動、主題班會、社會熱點關注欄目設計、追尋職業榜樣——成功職業人的啟示、訓練法律思維——法律案例剖析等實踐教學項目。通過實踐,學生對思政課的理論內容理解更深,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更強,對成長的幫助也就更大了。
思政考評重實踐
思政課教學內容大重組后,該院接著大力改革考評方式,加大實踐考核內容權重,把實踐成績合格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績合格的必備條件,實行思政課理論學習成績與實踐教學成績的雙線考核。如思政概論課考評中,包括平時的熱點PPT制作、手抄報制作、自選實踐活動和期末實踐項目考核如就業環境調研、行業標兵調研等實踐考核內容共占85分。該院社科部副主任王紅芳告訴記者,思政課是政治性、思想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不應該僅僅考知識,更重要的是考能力,充分發揮好考評的指揮棒作用,引導學生通過思政課的學習,增強理論思考能力和實踐運用能力,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服務。
把學生日常遵守行為規范的情況量化計入思政課考核成績,是該院正在進行的又一創舉。如果學生在校期間有違反校紀校規導致被處以記過以上的處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必須重修。對重修學生通過實施“操行塑造計劃”,即通過在課余時間參與公益活動、愛心活動、義工等活動,進行品德補償式的自我教育,以重新獲取學分,從制度上解決了大學生思政課學習成績與實際操行表現相脫節的問題。
構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為了上好思政課,該院思政課教師必須動足腦筋,做好課外功夫,即牽頭一個理論專題的教學,主持一個專業群的實踐項目開展,聯系一個愛國基地或專業基地,指導一個學生社團,舉辦一次人文素質專題講座,完成一篇學生思想狀況調查報告。有了這一套完整的“任務體系”,思政課教師已滲透到學院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之中,完成了由“教師”向“導師”的角色轉換。同時,班主任、輔導員、團委等教師參與思政課實踐教學,解決高職院校政治輔導員非專業化、職業化的問題,思政課教師也可兼任學生政治輔導員或班主任,形成社科部與學工處、團委“三位一體”的思政課教師隊伍,實現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
院長王振洪表示,作為一所國家示范性高職學院,金職院理應在思政教學改革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摸索出一種具有高職特色的思政教學模式。學院對此高度重視,集中資源,加大投入,鼓勵創新,大大激發了思政教師隊伍的創造性,又將思政課教學納入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體系,使之成為學院德育工作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解決了思政課教學與思想政治工作、學生管理工作各自為政、相互脫節、兩張皮的問題,從體制機制上形成了齊抓共管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