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导航,在线伊人,宅男导航 - 2022撸道帝综合导航影视网

 
當前位置: 首頁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欄
信息動態
時政要聞
他山之石
資料下載
 

教師專業發展要達成的基本品質

2011年12月12日 11:12 佚名 點擊:[]

我們應當站在時代發展的高度,放眼世界、立足國情,與時俱進、創新發展,重新審視和豐富教師專業發展的品質特性,加快促進我國教師教育改革進程,切實提高我國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黃光揚 鄭霞金

教師專業化是國際教師教育改革的趨勢。所謂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從教素質,成為一個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也就是一個人從‘普通人’變成‘教育者’的專業發展過程?!苯處煂I化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專業發展過程。我國教師教育改革要關注國際教師教育改革新動向,在教師養成教育中要達成以下四項基本品質:即精通學科專業知識、具備扎實的教育教學知識技能、具有強烈的社會與政治責任感以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基本品質之一:

精通學科專業知識

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負責把科學理論知識傳遞給下一代,首先須具備其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因此,精通學科專業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要達成的首要基本品質。

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體現教師的專業性和學術性。它要求教師應當精通某一學科理論知識,特別是要求教師對某一學科專業知識的內容、價值、產生過程、知識間的聯系及整個知識體系框架有深刻的理解,明確學科專業知識結構,并能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科發展最前沿的內容與趨勢,體現教師的專業性和學術性。

精通學科專業知識是許多國家對教師教育的基本要求。比如,英國早在1990年初實施國家課程時,就明確說明要關注未來教師和當前教師的學科知識;在美國教學專業標準全國委員會所確認的成功教學標準的五項基本主張中,其中一項主張為:成功教師要能充分理解其所教學科,以及該學科的知識是如何創造、組織,如何與其他學科相聯合,并如何用之于實際情景中的。

教師的專業性和學術性主要解決的是“教師教什么”的問題。教師的專業性和學術性的養成,應主要放在專業院系或綜合性大學來進行。專業院系和綜合性大學有著深厚的學術積淀和學術氛圍,有利于發揮其學術優勢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性和學術性的養成。

基本品質之二:

具備扎實的教育教學知識技能

教師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這就關系到教師如何才能更好地、有效地傳授知識的問題。因此,具備扎實的教育教學技能也是教師專業發展要達成的一項基本品質。

教育教學知識技能,通常指廣義的“教育學知識”。何謂“教育學知識”?澳大利亞教育學院院長理事會曾在1998年的報告中對“教育學知識”作了這樣的描述:“教師應該對教育學及其教學內容有深刻的理解,以使他們能夠針對學習者、課程和教學環境的具體特點,以最有效的方式轉換(組織、調試和表達)內容。他們需要這樣的‘教育學知識’以整合其他的知識和能力。”我們認為,教師的“教育學知識”應包括四個方面的知識,即教育學科知識、教育技能知識、教育實踐知識和教育研究知識。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它不僅要求教師掌握其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掌握“如何教”的“教育學知識”。教師之所以成為教師,關鍵是善于“教”,能循循善誘、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把艱深的學問藝術地、有效地傳授給學生,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教師的教育教學知識技能主要解決的是“怎樣教”的問題。養成教師的教育教學知識技能,需要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相結合,突出四個領域的課程教育,即教育學科課程、教育技能課程、教育實踐課程和教育研究課程,以分別培養教師的教育學科知識、教育技能知識、教育實踐知識和教育研究知識。系統的“教育學知識”課程訓練,目的是把教師訓練成為學生學習的有效促進者、教育教學的行動研究者、教書育人的專業工作者。

基本品質之三:

具有強烈的社會與政治責任感

教師是社會工作者,要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除履行其一般社會成員的職責外,還要教書育人,肩負著光榮而特殊的社會與政治責任。因此,具有強烈的社會與政治責任感,是教師專業發展要達成的一項基本品質。

教師專業發展中的社會與政治責任感特性,體現教師職業的社會性和引導性。教師專業發展的社會與政治責任感特性可分為政治責任特性和社會責任特性兩個相互協調的層面。政治責任特性,體現黨和國家對教師職業的政治期望和基本職責要求,概括起來講,就是教書育人,把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社會責任特性是指,教師作為社會工作者同樣肩負著社會改革和社會管理的一定責任,要具備社會道德審美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努力成為社會改革和社會管理的積極行動者。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今天的勞動,決定著明天的民族素質和人類社會的進步與文明。同樣,現代教師教育的一種觀點認為:教師是反省的實際工作者,他應該是一個自由人,貢獻于知識的價值,并能培養年輕人批判思考的能力。教師不僅是教育工作者,還是社會改革和社會管理的力量,更應成為宣傳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堅定實踐者。

教師肩負著培養下一代和提高民族素質的重任,要加強對教師的師德教育以及社會與政治責任感的培養。從新的教學法觀點來看,可通過協同教學、專題研討、小組討論以及社會實踐等渠道,來實現這一目標。

基本品質之四: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要完成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就必須使“教師成為人類優秀文化的擁有者”。文化修養對教師的專業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能夠不知不覺地提升教師的教育機智,使教師在執行教育教學任務過程中得心應手。因此,當今世界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在教師教育過程中高度重視提升未來教師的文化修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應當是教師專業發展要達成的一項基本品質。

教師的文化底蘊特性指的是教師的文化涵養性,它是教育智慧和生活智慧的文化基礎。綜觀許多發達國家的教師教育課程設置,教師的文化修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哲學宗教文化、政治歷史文化、科學技術文化和文學藝術文化。

一位學識淵博、言出精辟、有著深刻思想和靈動智慧的教師,更能贏得學生的敬佩與愛戴。為此,許多國家在教師教育課程結構中加大文化修養課程的比例。1995年俄聯邦國家高等教育委員會發表的《高等職業教育國家教育標準》,確定了培養教師的最低標準,其教師教育課程內容和要求“已超過學科知識、教育理論和教學能力的范圍,擴展到作為教師的所有方面”,明確提出決心要把未來教師培養成“人類整個優秀文化的擁有者”。

如何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與實踐的課題,我們應當站在時代發展的高度,放眼世界、立足國情,與時俱進、創新發展,重新審視和豐富教師專業發展的品質特性,加快促進我國教師教育改革進程,切實提高我國教師的專業化水平。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福州倉山教育進修學院)

上一條:通過校園文化建設改變學校氣質 下一條:高洪: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中小學教育

關閉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宜春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版權所有
馬克思主義學院辦公電話:0795-3203978  馬克思主義學院郵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