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思想精神上的旗幟,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胡錦濤同志深刻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我們黨把握時代和形勢發展變化、積極回應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甭鋵嵾@一重大戰略決策,需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近日,記者就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等問題采訪了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郭建寧。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體現
記者: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始終把文化建設放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重要戰略地位。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奮斗目標。我們應如何理解這一奮斗目標?
郭建寧: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更加繁榮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和重要支撐。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奮斗目標,是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體現,表明我們黨對文化的認識越來越深刻。
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有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準確把握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準確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才能更好滿足人民精神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梢哉f,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增強綜合國力、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維護人民文化權益的必然要求。
我國是文明古國,是文化資源大國,但還算不上文化強國,迫切需要加快建設與我國深厚文化底蘊和豐富文化資源相匹配、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奮斗目標,符合我國實際,符合黨和國家發展要求,有利于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當中國不僅是以經濟強國而且是以文化強國屹立在世界東方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真正實現。這是我們偉大的歷史使命,我們應當為之不懈努力。
沒有核心價值體系,一種文化就立不起來、強不起來
記者: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首要任務就是抓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郭建寧:是的。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思想道德建設緊緊圍繞全黨全國工作大局,牢牢抓住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根本,扎實推進、開拓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為鞏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凝聚強大精神力量、培育良好道德風尚、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也應看到,一些領域仍然存在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的問題,一些社會成員人生觀、價值觀扭曲,對此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掉以輕心。物質貧乏不是社會主義,精神空虛也不是社會主義。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而歷史和現實又反復證明,沒有核心價值體系,一種文化就立不起來、強不起來。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是當代中國的精神旗幟,也是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的精神紐帶,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在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新形勢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必然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利于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有利于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利于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抓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就抓住了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關鍵和根本。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既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也是當前一項十分緊迫的工作,需要各種力量的參與、各個方面的支持??傊?,要通過各種途徑、各種方式,持之以恒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中國哲學史上有知易行難和知難行易的爭論,就提高思想道德、塑造高尚人格等而言,可以說知難行亦難,但行更重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身體力行,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積極踐行者。
在傳承與創新的基礎上增強文化軟實力
記者:我們黨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應如何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基礎上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
郭建寧:民族的復興需要以民族文化的復興為支撐。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綜合國力極大提升,如何在硬實力增長的基礎上增強文化軟實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增強文化軟實力,應處理好兩方面的關系:一是軟實力與硬實力的關系。硬實力是軟實力的基礎,軟實力是硬實力的升華,既要明確提升軟實力的重要性,又要看到沒有硬實力作基礎的軟實力作用有限。二是文化軟實力中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關系。不能把傳統文化和文化軟實力直接畫等號,只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創造出無愧于時代要求和人民期待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才能不斷增強文化軟實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體現了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文化認同與文化傳承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在文化傳承中,重點要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傳承什么,二是怎樣傳承。從傳承什么方面來說,關鍵是要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發,維護民族文化基本元素。從怎樣傳承方面來說,關鍵是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將更加頻繁,社會主義文化要在激烈的文化競爭中不斷發展,關鍵是進行文化創新。創新是一種文化生生不息的源頭活水。即使是優秀傳統文化,也需要適應時代的需要,在現代條件下實現創造性轉化。譬如樹木,非歲歲有新芽茁長,則其枯槁可立待。只有永遠保持創新的精神,才能凝聚各方面力量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譜寫社會主義文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