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會議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 轉發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11〕31號)精神,認真實施《江西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制定本計劃。
一、總體目標
牢牢把握“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要求,緊緊圍繞“大力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積極推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建設”的根本使命,進一步激發高校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繁榮發展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來促進高校綜合實力與整體水平的提升,推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與高等教育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大力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建設,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作出新貢獻。
----以全面提升學科建設內涵為核心,大力提高研究質量和創新能力,構建團隊協同攻關與個人探索并重的研究項目體系,注重區域文化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國際有競爭力的優勢學科的扶持,培養一批功底扎實、國內知名、勇于創新的學術帶頭人與年富力強、銳意進取的青年拔尖人才,構建結構合理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體系,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努力培育學術精品和傳世力作。
----以重大基礎理論、現實社會發展熱點、難點問題研究為重點,凝練學術方向、匯聚研究隊伍、增強發展活力,大力開展決策咨詢研究,積極推進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的轉化應用,以研促教,以研促產,全面提升社會服務水平,為國家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
----以積極、活躍的學術活動為平臺,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創新思路辦法,拓展交流途徑,大力推進我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走向世界。
----以科學、充滿活力的管理機制為動力,深化科研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創新科研組織形式,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經費管理制度,提高經費使用效率,建立健全哲學社會科學管理體系。
----以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建設為依托,加強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完善以創新和質量為導向的科研評價制度,構建教育、制度、監督、懲治相結合的學風建設工作體系。
二、建設重點
(一)積極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
努力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研究,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研究和宣傳,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認真做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教材使用和教師培訓工作,深入推進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干教師研修,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特別是中青年理論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二)大力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和研究質量
以全面提升我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水平和研究質量為目標,以創新能力提升為根本任務,繼續抓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和項目資助力度,進一步改進和加強科研管理,努力提升科研創新能力,推出標志性創新成果。推動高校發揮各自優勢,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和學科前沿問題,以建設富裕和諧秀美江西為主線,大力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對策研究,提供有效的決策咨詢服務。建立學術研究與社會服務的對接機制,搭建有效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運行平臺,深入推進研究成果轉化,最大限度發揮項目成果的社會效益。
(三)推進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
啟動高水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計劃,按照立足創新、提高質量、增強能力、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采取突出重點,分類管理,整體推進的方法,分層次建設一批高水平、有特色、有代表性的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構建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研究基地體系,以高水平學術平臺建設引領和帶動全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發展。
(四)打造高水平科研創新團隊
以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和科研學術骨干為依托,建立以學科為紐帶的人才集聚平臺,推動不同學科之間的聚合,實施哲學社會科學高水平科研創新團隊培育計劃。通過整合資源,培養人才,聚焦方向,集聚和培養一批思想作風正派,有較強的敬業奉獻精神,有良好的學術道德和嚴謹的科學態度,有很強的學術科研水平,有較大的研究成果和學術影響的人才,造就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干、集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為一體的復合型人才群體,實現跨學科、跨領域、跨學校的合作攻關的學術研究機構模式,進一步推進我省高校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理論創新、學科體系建設、科研精品產出以及重大戰略決策服務。
(五)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科研及優秀人才“走出去”
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增大選派文科學生海外留學人數,支持優秀青年教師外出培訓、進修、深造。創新手段,深化交流,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支持和鼓勵優秀學者外出講學、訪學和參與學術交流活動,充分利用學科優勢與特色學科傳播中華文化,推動江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走向世界,努力提升江西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國際影響力。推進高層次學術交流與合作,積極探索跨地區及國際合作新模式,與國外高水平科研機構開展深度合作,逐步建立學術聯系、學術交流、學術合作的新機制,擴大江西學術研究的海外影響力,為中國學術走向世界做出貢獻。
(六)開展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和表彰
進一步完善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勵制度,加強對理論創新和社會服務作出突出貢獻的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優秀人才的獎勵和宣傳,定期組織開展省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獎和表彰活動,充分發揮獎勵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增強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使命感和榮譽感。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教育廳建立相應的指導和管理機構,負責對繁榮計劃實施的指導和管理。各高校要認真采取措施支持和落實“繁榮計劃”的實施,積極解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二)加大經費投入。加大經費支持力度是“繁榮計劃”得以落實的基本條件,教育廳將加大對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經費的投入,鼓勵各高校結合自身特點,積極籌措經費配合“繁榮計劃”的實施。
(三)嚴格過程管理。“繁榮計劃”中各類項目立項與經費使用堅持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原則,注意與國家、省部級相關項目的有機銜接,避免重復立項,項目承擔高校要嚴格執行項目要求與相關財務規定,嚴格管理,在經費安排和使用上形成合力,提高效益,實現集成發展。
(四)推進管理信息化。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推進全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管理信息化建設。進—步完善全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信息化管理體系和網絡平臺,實現對社科項目、成果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和網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