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共同理想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大多數社會成員的共同愿景和價值取向,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價值基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不斷發展,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內涵、功能、理論特色、基本要求是什么?在新形勢下怎樣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下面刊發的3篇文章,圍繞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
深刻領會共同理想的基本功能和要求
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理想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歷史經驗表明,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樹立堅定的共同理想,才能把全社會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來,形成統一的步調和強大的戰斗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以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規律理論為依據作出的價值選擇,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趨勢,體現了當今時代的基本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基本功能
導向功能。共同理想作為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價值目標,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奮力前行的向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鄧小平同志強調:“要團結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我們過去幾十年艱苦奮斗,就是靠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奮斗。”有了共同理想,才能使人們認清方向、選準道路,才能使人們胸懷寬廣,自覺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和誘惑。正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指引下,我們黨牢牢把握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把黨的奮斗目標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有機統一起來,動員全體人民同心同德,把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凝聚功能。共同理想是凝聚社會各方力量的精神樞紐,是社會共同價值觀的重要體現。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56個民族的大國,靠什么把人民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只有靠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既是億萬人民奮斗的重要目標,又是團結和凝聚億萬人民的思想基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有助于增強人們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信心,有助于人們達成認識的一致和行動的統一,有助于維護國家和社會的團結穩定。
激勵功能。共同理想為人們指明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能夠有效激發社會成員的信心和熱情,激勵人們自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描繪了人們美好生活的藍圖,展現了祖國光輝燦爛的未來,展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給全體中華兒女以巨大的激勵和鼓舞。在新的歷史時期,只有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才能使我們黨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不斷獲得銳意進取的精神動力;才能激勵廣大人民群眾把個人奮斗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奮斗中,在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基本要求
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實現提供了科學理論基礎。我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如果動搖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精神支柱,就必然動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必將導致思想混亂、社會動亂,就會給國家和民族帶來災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不僅全面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并且在實踐中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偉大成就,是推動廣大人民群眾牢固樹立共同理想的重要思想和理論源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必須始終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
以黨的基本路線為保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為共同理想的實現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保證。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既能防止搞資產階級自由化的錯誤傾向,又能防止否定改革開放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錯誤傾向。改革開放30多年來,正是由于堅定不移地堅持了這條基本路線,我們才能從困難中重新奮起,在開拓中不斷前進,經受住了國際國內風波的嚴峻考驗,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推向前進。實踐表明,只有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才能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破浪前進。
以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為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民主政治建設穩步推進,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在新形勢下,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執筆:王耀中 王宏)
用共同理想凝聚前進的力量
郝立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代表和反映了我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任務,對于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我們應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不斷增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具有豐富的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具有豐富具體的內涵。我們黨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包含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包含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共同愿景,包含了建立公平公正的社會制度的價值訴求,等等。具體來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包含三方面內容:一是實現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發展基礎上的小康社會的生活目標,如國泰民安、民富國強、社會安定、生活殷實、人際和諧、精神充實等;二是實現健全合理的價值訴求,如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的統一、效率與公平的平衡、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社會資源分配的公正等;三是建立和完善社會制度,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等,為前兩方面目標的實現提供制度保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具有鮮明的特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現實性與超越性的有機統一。一方面,理想需要植根于現實,具有在現階段或不遠的將來可以實現的現實性;另一方面,它又要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現實,要有對更高階段的未來社會的前瞻性表達和目標性訴求,否則就不能引導人民和社會前進。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既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體現了現實性與超越性的有機統一。二是整體性與個體性的有機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整體意志的表達,代表的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同時它不是超然于個人而存在的,而是與社會中的各個成員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是通過無數個人來表達的,并具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性。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得到廣泛認同,為大多數社會成員所接受,成為公民個人意志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社會成員的自覺追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共同理想之于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可以概括為三句話:指引方向、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正確的社會理想是指引方向的旗幟,是團結人民的紐帶,是催人奮進的號角。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我們在反帝反封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這一共同理想的指引下,取得了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在建設新中國的偉大實踐中,我們在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這一共同理想的指引下,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了重大成就,積累了寶貴經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指引下,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成就。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只有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指引方向、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才能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鞏固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積極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徑。首先,應把培育和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任務,把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宣傳和教育同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建設活動有機結合起來,避免高高在上和口號式的宣傳,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和傳播共同理想信念和追求,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在現實生活中落地生根。其次,應通過集中教育培訓、宣講、展覽和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加深廣大干部群眾對歷史尤其是中國近現代史的理解和認識,增強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現實性和科學性的認同,提升干部群眾的思想理論素養,幫助他們深入了解我國國情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和經驗,增強對我們正在從事的偉大事業的自信心和自覺性。再次,應充分吸收我國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精華,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建立在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上,更好地體現人類文明的精神追求,進一步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廣泛性、感召力、吸引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得到更為廣泛的認同和實踐。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教授)
科學把握共同理想的理論特色
西安政治學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集中反映了全體人民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美好前景的向往,揭示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必由之路。這一共同理想具有鮮明的理論特色。
遠大理想和現實途徑的統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這一共同理想,是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在現階段的體現。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就是要不斷增強綜合國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就是要建設比資本主義國家更高層次的民主政治,充分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就是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是要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我們黨在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同時,也提出了實現這一理想的戰略步驟。黨的十三大正式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明確提出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黨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戰略進一步具體化,提出21世紀第一個1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10年努力,到建黨100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紀中葉建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更加系統地提出和闡述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強調在21世紀頭20年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之所以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因為它既有長遠的設計,又有階段性目標;既有前進的方向,又有行動的步驟,體現了遠大理想與現實途徑的辯證統一。
歷史發展和理論發展的統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確立什么樣的發展目標,走什么樣的發展道路,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步確立的。從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初,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改變民族的前途命運,不懈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國人民一次次抗爭,但都未能完成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在不斷失敗又重新奮起的過程中,中國人民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人民英勇奮斗、前仆后繼,完成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我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歷史的比較和人民的選擇中,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緊密地聯系起來。在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過程中,我們黨不斷對實踐進行總結,逐步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貫穿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思想,體現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品格。
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把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奮斗目標、國家的發展、民族的振興與個人的幸福緊密聯系在一起,體現了全體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目標追求,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廣泛性、包容性,具有強大的感召力、親和力、凝聚力。它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集中體現了我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以及其他勞動者和愛國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凝聚著廣泛的社會共識,是集中社會各界智慧力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創造中華民族美好未來的強大精神動力。同時應看到,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的事業。這就要求全體社會成員把個人理想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把個人奮斗融入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共同奮斗中,在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把個人價值的實現和社會價值的實現有機統一起來。
(執筆:李保忠 楊邦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