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華民族,歷來具有重視德育的優良傳統。在春秋時期,曾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說,立德排在第一位。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孝悌忠信仁愛就是指德行,德行是根本,只有先把德行修煉好了,才能學習文化知識。黨的十八大報告也強調提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近日,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中華民族,歷來具有重視德育的優良傳統。在春秋時期,曾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說,立德排在第一位。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毙┲倚湃蕫劬褪侵傅滦校滦惺歉?,只有先把德行修煉好了,才能學習文化知識。黨的十八大報告也強調提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苯處熓侨祟愳`魂的工程師,自古以來受人贊頌??梢哉f,教師是一個社會文化的燃燈者、舉火者,是一個社會道德的榜樣、典范。
然而,近年來受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一些論文造假、學術腐敗等不端行為卻在高校時有發生,學者教授鋃鐺入獄的也不在少數,嚴重損害了教師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強調“立德樹人”具有格外重大的現實意義。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說過:“作為一個教師,只把功課教好還不夠,最重要的是關心學生健康成長?!彼€強調,“一切知識的根源就是道德。”這樣的觀點值得我們深思。
立德樹人,需要教師進一步加強道德修養。古語道,“為人師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書育人,此乃師德之本也”。面對各種誘惑,“心清”,知善惡者才能不為所動。教師要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堅守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操守,安心三尺講臺,潛心教書育人。唯如此,才能為人師表,不辱社會使命,不辱歷史重責。
立德樹人,教育部門要不斷強化制度建設。當前,教育部門和學校用人往往側重于高學歷、高職稱,而對師德的要求卻相對模糊。因此,必須把師德師風建設擺放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細化師德標準,劃出師德“紅線”,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同時,要盡快建立教師隊伍淘汰機制,真正形成“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環。
立德樹人,還需要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要認真落實好教師待遇政策,依法保障教師合法權益,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同時,學生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帶頭抵制“謝師宴”等不良現象,防止師生關系庸俗化,努力在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建立互信尊重、彼此信任、清清爽爽的關系。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提出的“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的新論斷,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自覺強化責任意識,堅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教育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努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育更多優質的棟梁之才。
(來源:宣講家網 作者單位:中共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