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周超)今天上午,北京市地震局相關負責人做客城市服務管理廣播時介紹,我國地震預警系統正在研發,預警系統建成后將與地鐵軌道聯網。
本市目前有33處避難場所,十二五期間,每年每個區縣將建立1至2處避難場所,還將研究在堅固的場館、學校操場等建立避難場所。
據市地震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對大部分地震還不能做出準確預測,預報的難度在于短臨地震不容易預報。
本市利用測震臺網進行速報,在地震發生后兩到三分鐘內可以給出初報,包括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8分鐘內給出正式結果。
記者獲悉,本市已經建立了比較現代化的地震監測臺網體系,包括地震速報、地震前兆觀測臺網等。
地震短臨預報還在探索中,中長預報水平要高些,主要是對大型工程建設進行地震評估。
十二五末,本市地震監測能力優于1.0級,屆時本市對于震級小于1.0級的地震也可以觀測到(一般2.5級以上才能感受到)。同時,震后10分鐘內給出地震烈度預報。
目前,日本、美國等建立了地震預警系統,地震發生后,利用電磁波或地震波傳播時間差發出告警,及時關閉核電站等。
目前我國地震預警系統已經立項,處于研發階段,預警系統建成后,將與地鐵等軌道交通聯網,一旦有地震來臨,將及時進行剎車停車處理。
這樣,當地震波還未到達就可以及時通過聯網系統關閉地鐵等軌道交通。
據悉,本市城區建筑是按可抗地震烈度8度設計的。十一五期間開始校安工程,對學??拐鸺庸蹋媱澖衲晖瓿尚@抗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