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溫州10月16日電(記者張和平、沈錫權、商意盈、黃深鋼)溫州,這座一度爆發債務危機的浙江東南沿海開放城市開始出現些許利好的景象:
黨和國家明確提出了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財稅政策取向,這給溫州帶來極大的鼓舞。溫州局面漸漸趨向穩定,老板“跑路風”、企業“倒閉潮”、債務人“跳樓”頻發事件基本得到控制。半個月來,經政府、銀行、企業及社會各界同心協力的應對,溫州的企業債務之危初現轉機端倪。
“特派員”專干“特種活”
當滿城出現人心惶惶之際,9月底,溫州市委市政府迅速出臺《關于穩定規范金融秩序促進經濟轉型發展的意見》。
在組織力量上,溫州市成立了規范民間金融秩序、推進經濟轉型發展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協調、指導民間金融風險和企業關停后的處置工作。建立法院、金融辦、經信委、銀監聯席會議制度,對聯絡協調小組碰到的疑難復雜問題進行研究協調。
溫州市組織25個聯絡協調小組派駐全市25家商業銀行,固定坐班制。這些“特派員”干的“特種活”是:與各銀行一道,對所屬信貸企業一一排查摸底,對有問題、隱患、風險的企業一家家“排雷除險”,預警“跑路”、“倒閉”卷土重來。對每一筆貸款實行“過問制”,“督查”銀行對生產正常的企業不抽資、不壓貸、不延貸。
歐波朗潔具有限公司生意好,有訂單,但1580萬元的貸款歸還銀行后無法續貸,原因是企業找的新擔保人一時沒落實。如果無法續貸,企業將受到民間借貸高利的“壓迫”,重蹈前人出走、倒閉的覆轍。派駐交通銀行的聯絡組發現這個問題后,及時與銀行溝通商量,最后決定馬上續貸,容忍企業在3個月內找到擔保人,從而解了企業燃眉之急。
10月13日,溫州市政府設立了5億元專項資金,作為企業應急轉貸專項資金。溫州市財政出臺“稅費新政17條”,重點是幫扶企業擺脫困境、解決兼并重組中遇到的相關稅費問題。
放寬貸款風險容忍度“輸血”企業
溫州企業界及有識之士普遍反映,導致溫州一些企業資金鏈斷裂,引發債務危機的源頭是企業通往銀行的“資金池”枯竭。
為了救市,溫州各大銀行向各自上級總行申請追加信貸規模、實行貸款利率差異化、創新金融產品,下降貸款利率,助力溫州中小企業破除資金困境。
各銀行統一行動,對生產正常、資金困難的企業堅決不收貸、不壓貸、不延貸、不浮息、不搭售理財產品。
溫州銀監分局介紹,目前溫州各銀行機構已向上爭取到信貸規模180億元。同時,信貸資金進一步向小微企業傾斜。
溫州市是全國貸款質量最高的城市之一,不良貸款率僅0.37%。為切實支持中小企業融資,各銀行放寬對中小企業不良貸款率的考核要求,從而放寬貸款風險容忍度。各行一般將容忍度放寬至1%—2%。
溫州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所欠銀行及民間借貸10多億元,中國銀行溫州市分行是該企業最大的債權銀行。目前,該行放給信泰集團的固定資產貸款1.48億元,流動資金6100萬元,共計2.09億元。
中行溫州市分行在省行的支持下,對原貸款一不抽,二不壓,而且貸期適當延長,利率適當優惠,流動資金適當增加。
胡福林十分高興地說,這是雪中送炭,“有了這一支持,民間借貸的債權人就放心了,就不會逼我了,我的‘重組棋’就活了。”
信心與誠信從“回來”中找回
在局面迅速扭轉的情況下,10月9日—10日,孫福財、胡福林等人分別從美國等地回來了,這在當地乃至全國受到較大關注。許多政府官員和企業家說,這說明政府“一攬子”救市措施“發酵”了。
孫福財、胡福林分別對記者說,他們要立足自救,重“整”企業,將信心與誠信從“回來”中找回。
奧米公司董事長孫福財回來后,制定了重組企業、重接資金鏈的方案,無時無刻不在為恢復生產、重組企業之事奔波。
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每天24小時吃住在公司,夜以繼日地撲在自救上。眼鏡生產線已部分復工,據稱10月20日可恢復到50%,幾個月后可全面復工。而且,已制定了組建眼鏡制造和代理國內外頂級品牌的連鎖經營集團的方案,努力實現勞動密集型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胡福林說,希望在政府和銀行的扶持下,將訂單充足但開工不足的甌海區與平陽縣兩個太陽能生產基地全線開工。“自救是根本,我一定能挺起來!”
化危為機尋求金融創新
“都是‘老高’惹的禍!”危機當頭,面對公眾對民間借貸質疑聲,溫州市委市政府研判:要正確看待民間金融的作用,它在溫州有著深厚的土壤,是溫州經濟不可或缺的“微循環”。溫州民間金融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壯大,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促進了溫州經濟發展。
決策層認為,當前,要因勢利導把深化金融體制改革與民間金融體制改革結合起來,進一步引導和規范民間金融發展,使民間金融成為國有金融的有益補充,走出一條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為全國的金融改革創新提供借鑒的新路子。為此,溫州制定了一整套金融創新的方案。
浙江省副省長、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認為,溫州金融和企業存在“兩多兩難”的特點:民資多(達1100億元)、投資難;中小企業多(達14萬家)、融資難。如何解決這兩對矛盾,中間缺少一個橋梁,即金融體制問題。這是溫州推進金融改革的重點,也是切入點。
陳德榮表示,要加快推進溫州地方金融改革創新,核心是建立三個體系:為大批中小民企服務的金融機構體系;為民間資金和中小企業搭建資金交易的市場體系;為防范風險而建立地方金融監管體系,這是從根本上防范債務危機的主要出路。
溫州經濟學會會長馬津龍認為,化解債務危機需標本兼治。治本是推進溫州金融改革,浮動存、貸款利率,使正規金融機構吸收大量民資以滿足中小企業正當的資金需求。